中秋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人认为螃蟹天生就是美食。尤其秋天的河蟹,人间至味。今天的人动不动就鱼翅鲍鱼海参,但与秋蟹仍不堪比,蟹味天然,无需佐料,无需技巧炮制,上锅一蒸,色泽顿时由褐青泛出金红,一派喜气之色。

所以,蟹与成熟的秋天如影相随。中秋之夜,金菊盛开,黄酒一壶,蒸几只肥蟹,约亲朋好友赏月啖蟹,如再能吟诗作赋,乃人生快事。惜今人已俗矣,吃蟹多半是在饭馆中大呼小叫,甚至有“剥壳去甲”服务的全蟹席,兴致全无。

螃蟹是个怪物,本草纲目讲“外刚内柔,其性多躁,引声噀沫,至死乃已”;虽说蟹爪亦为中药,想必也治不了大病。古人对螃蟹好奇,故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俗语,以示胆大。

我小时侯吃蟹算是大事了。第一次吃螃蟹,那螃蟹倒了大霉,上蒸锅前两日受尽人间屈辱。我让螃蟹攀爬各类障碍,成心将其翻转,看八爪螃蟹如何威风翻身,直至螃蟹精疲力竭,半天才吐一个瘪泡,一副还不如舍生取义的样子,我才在父母的催促下,让其入锅,满足了蟹和我的心愿。

螃蟹横行,在传统文化中遭唾弃。我估计螃蟹如此蒙冤也想过改直行,无奈八足直行相互碍事,爹娘给的,无论好坏都得接受。其实汉字书写原本直行,后却改为横行;一百多年前,当西方诸国文字进入中国时,中国文人一脸地不屑,将之称为“蟹行文”,连前辈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亦有回忆。谁知仅仅一个世纪,国人几乎不再竖写文字,也让中国字横行天下。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