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佛山人如何过中秋

旧时佛山人如何过中秋?《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醉芋酒而清风生,拜嫦娥而逸兴发”。而这一句话,就包含了自古以来佛山人过中秋最重要的两个习俗:吃芋头和拜月光。
不过,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地,佛山历来重视传统民俗。也有许多深具岭南特色的中秋习俗,而今已经消失,例如玩菱角车、砌番塔等。
400年前,正是清朝初年稳定繁荣的年代。那时候的佛山,水网密布,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到了顶峰时期,被誉为“商务为天下最”、“全国四大聚”。在佛山普通的农户家庭,中秋节是除了除夕以外的家庭重要聚会。
进入农历八月初以后,一些农户家庭就要开始为中秋节忙碌了。要添置的东西很多,祭祀用的香烛、烧猪、水果……女主人心灵手巧,几乎将柚子完整地剥除而不破坏柚皮。她将几个柚皮串起来挂在门上,里面点上一支蜡烛,远看就像一轮轮皎洁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相映成趣。
而等到农历八月十四晚,就要进入最重要的“拜月”:全家在院子里空旷的地方燃起香烛,摆上祭祀的用品,对着皎洁的月光行叩拜礼,祈祷今年的丰收和平安。农历八月十五,门口竖起中秋灯——买的是孩子最喜欢的小白兔的样子,三桌饭菜早早地准备好,只等家人回家过节……吃过晚饭后,全家都聚集到了院子里,一边赏月,吃着甜甜的月饼和柚子,一边闲话家常享受团圆。
此刻最快乐莫过于幼龄童,他们嘴里塞着满满的零食,手里拿着漂亮的秋灯,时不时地拉动着手里的菱角车发出快乐的“呜呜”声……
广东省民俗协会常务理事余婉韶告诉记者,中秋节其实是从中原传过来,点灯、吃月饼、赏月等都和别的地方一样。“但是珠三角地区有许多有特色的饮食讲究,例如吃芋头、柚子、香蕉都是取大小团圆的意义。”余婉韶说。
消逝的风俗
吃田螺:中秋节“挑”石螺、吮田螺,据说是求聪明之意。传说古时一个穷秀才过中秋节时无钱买肉,便到鱼塘摸些田螺、石螺回来煮。有人问他为什么中秋节的晚上要吃田螺,秀才答道,田螺俗称攀桂,今晚月圆不正好到广寒宫折桂枝吗?后来秀才中举。月秋吃田螺这习俗就流传下来。
砌番塔:小孩子过中秋,一定会“烧番塔”。砌番塔很讲究技巧,要用碎砖、瓦片搭成桥状,块块相连,下宽顶窄,整体上像宝塔的样子。当点燃柴草,火便沿着番塔上升,番塔烧到最后,会扬起火花。火花高升意味着吉祥如意、来年丰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