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虫具 工艺杂 乐趣多

  在诸多的虫具中,葫芦虫具以其典雅别致,最受鸣虫爱好者和收藏者的珍惜。自古至今,京津两地也一直是畜养鸣虫的集中地。这里不但玩好者众多,且品位较高。但对于当今收藏者来说,要收藏葫芦虫具,其制作工艺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天然葫芦的造型以端正或奇妙见胜,更要求其肌肤光洁润滑、色泽优雅静穆,这正是葫芦的本质美。它和珠、玉、象牙、紫檀、竹材一样,质色美乃自然赋与。一件葫芦虫具,之所以可以成为手中把玩、怀揣的宠物,除了其要有“天生丽质”之外,还要有诸多锦上添花的美化手段,像模、砑、烫等都是目前葫芦虫具常见的制作工艺。


  模,就是先出个图案,然后找模子刻好了,套在小葫芦上。小葫芦一点点大就装模子里憋着,最后长大了再把模子启开,就长成各式各样的了。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以“官模”葫芦最受到追捧,所谓“官模”,就是宫廷及诸王府的葫芦制品,其图文题材多样,格调高雅。在2009年北京的拍卖会上,王世襄先生旧藏镂空玳瑁盖官模云龙纹葫芦成交价达到了8.51万元。


  刻,就是用牛角或玛瑙刻成器具,按葫芦圆体随势刻画,线条流利,形体简练,多为花草、鱼类及戏曲人物故事。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有一件刻山水纹蛐蛐葫芦,通身浅刻山水人物,山峦叠嶂,渔人泛舟,好似桃花源之意境。此器虽小,然工艺讲究,雕琢精细,颇可把玩,成交价为8960元。


  如果说“模”和“刻”,还能从字面上了解其工艺的话,那么在葫芦活中特有的“烫”,则是值得收藏者重点关注的。烫也称火笔,老法以自制火香,制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钢针以为笔头,点燃之后导热至铜针,用以烫画图案。在2006年拍卖市场上,曾经有一件李润三制烫花双欢蕉石图蛐蛐葫芦,成交价为27500元。葫芦外壁用烫花工艺描绘双欢图,洞石芭蕉,两只小狗嬉戏玩耍。


  除了上面的介绍的这些工艺之外,葫芦的其他工艺还有许多,特别是在一只葫芦上采用多种工艺的,更加能够受到追捧。在2008年中国嘉德秋拍上,有一件22400元成交的模印火绘山石花卉图蛐蛐葫芦,采用火绘和模印两种技法施就纹饰,可见古人之趣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