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飞虎队"队员何其忱:抗美援朝时捐米格飞机

    中新社天津9月19日电 天津睦南道一个幽静的院落,公寓楼一层,现年90岁的何其忱平静地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飘飘洒洒的细雨。

    得知记者的来意,何其忱娓娓道来:“我与邓小平是同乡,两家相距只有10公里。我是专门飞轰炸机的,是B-25型轰炸机的机长,负责攻击长江以北的日军飞机和军事设施。彭德怀、邓小平、贺龙都坐过我驾驶的飞机。现在老了,耳朵‘背’,腿脚也不好使……”

    据何其忱的妻子、今年83岁的何云芝介绍,何老现在的生活比较规律,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中文报纸也看英文报纸。因患小脑萎缩,近年来记性差多了。眼前的事糊里糊涂,几十年前的事情倒像长在脑子里,总也忘不掉。“他这几年常念叨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偶尔提到阵亡的战友,会好半天不说话,静静地发呆。”

    何夫人告诉记者,何其忱原名何培茂,1920年5月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秋,在同宗叔父的资助下考入重庆大学,主修水利工程。1942年,何其忱抱定“为千千万万个中国普通百姓报仇”的决心,投笔从戎,报考飞行员,并到美国受训,1943年学成回国,编入中美混合航空联队(即“飞虎队”)一大队,任轰炸机机长,曾一次炸毁日军20余架飞机。1947年,何其忱离开国民党空军,加入中央航空公司。1949年11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

    1950年8月1日,何其忱驾驶DC—3—139型飞机,载着14名乘客、邮件、货物,从天津起飞,经由北京、武汉飞往重庆,与潘国定机长驾驶的“北京号”共同完成了新中国民航国内航线的开通,史称“八一开航”。1958年因出色完成“试飞”任务,获“劳动模范”称号。

    谈到60年相濡以沫的丈夫,何夫人说,“他重情重义,不吸烟、不喝酒,掉在桌子上的一粒米都要捡起来吃了,是头老黄牛,一辈子什么享受也没有。‘两航起义’时,他拿出20根金条,帮助有困难的人;抗美援朝时,他又独自捐了一架苏制米格飞机。很多街坊邻居背地里说他是‘衰公’,管我叫‘衰婆’。”(何夫人是广东人,广东话“衰”里有“傻”的意思。)

    何夫人望着丈夫,深情地说,我们这辈子经历了太多的风雨,现在5个孩子都长大了,生活终于安定了,我很满足。你要多活动,少看病,少吃药。“今生缘未了,愿结来生缘。”

(责任编辑:徐晶慧)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