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小学四年级办“美术学校”自封“美院院长”
摘自《传奇黄永玉》 (摘自同名新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 李辉 著
作者对黄永玉进行了20多年的交往与采访,搜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经数十次删改,终成此著。
在凤凰的小学校园里,黄永玉张开了自己的翅膀。用他自己后来的表述来说:“我的艺术思维种下了漫画的根子。我艺术上的讲究,得益于漫画界的前辈的修养。”
按照比较严格的时间推算,黄永玉沉迷于漫画并以此活跃于校园,应该是在四年级转学到文昌阁小学之后,也即九岁到12岁期间。父亲对儿子的支持则是一贯的。黄永玉回忆说,1936年4月4日儿童节时,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是一本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合著的《漫画事典》。父亲的礼物为已经喜欢上漫画的黄永玉,提供了新的教材,使之可以有更系统和专业的练习,为他日后的木刻和漫画创作,作了最好的铺垫。
黄永玉对漫画的喜爱与尝试,进入了新阶段。他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一起阅读画报,一起画画。他们模仿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的风格,在小学壁报上画讽刺当地流俗的作品。调皮的他们有时甚至将之贴到大街上去,或者故意贴到女子小学门前。稚气之作,当然不会引起社会反响,但对于他们,倾心的投入与顽皮的发泄,当然远比赢得喝彩更重要。
就在此前后,刚刚起步的黄永玉居然豪气冲天,办起所谓的“美术学校”,自封校长:“我在凤凰县也办过美术学校,小学四年级时,陶行知搞‘小先生制’的运动,我在街上找了个同伴,两个人办了一所‘文星街美术学院’,我封自己当院长,可没人来。于是我想了个法子,买了些豆腐放上辣椒和猪肉炒炒,谁来就给谁一小碗吃。这下来了很多小孩,可上了三四天就没有了。”(《我画水浒》)
尽管幼稚,最后三年的小学生活,却让有着艺术天分与美术兴趣的黄永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多么丰富多么灿烂的小学生活!对于如今深受升学考试之苦的孩子们来说,黄永玉的儿时回忆简直如同天方夜谭!然而,当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当年的中国小学教育,就不难看出,他的经历,绝非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个人的偶然。在上世纪在二三十年代,小学在社会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少重要的教育家,如梁漱溟、陶行知等,都曾致力于发展小学教育。一些后来成名的知识分子,早期曾担任小学教员,如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等。
黄永玉回忆中所提的“小先生制”运动,由陶行知先生在全国发起,强调由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直倡导和推广平民教育和儿童教育的陶行知,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发出“小学生普及教育总动员”的倡议。1934年,他又在上海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筹备会。他的倡议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黄永玉和同学异想天开地成立自己的“美术学院”,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天真之举。
尽管天真,却是当时小学教育的美妙所在。无疑,在故乡接受过这样的小学教育,正是凤凰给予黄永玉的另一种恩赐。当他小学毕业,12岁后开始独自漂泊闯荡江湖时,小学的一切早已成为他的精神财富,成了他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的立足根基。他的性格业已形成,瘦小的身材开始挺直,他可以担起人生的重负前行了。
背起行囊,坦然起步,独自一人向山外的世界走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