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两岸汉字艺术节精彩作品呈现

  9月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旨在传承汉字文化,发扬汉字精神,推广汉字艺术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京开幕。


  汉字历经甲骨、金文、篆隶、行书、草书、楷书的演变,呈现为一部涵盖社会、历史、时代、人文的中华民族文明史。汉字渗透着先人的智慧与观念,并在字义与字形的多重审美价值中构成了汉字文化与艺术的双重属性。此次艺术节,不仅有台湾汉唐乐府南管古典乐舞团演出的汉字艺术专场,演出《王后妇好》甲骨文的美丽传说,以乐音舞美再现盛世辉煌。此外,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系列活动艺术展览部分,通过对汉字历史的美学梳理及经典文本的呈现,从汉字的字象、字义等多角度阐释汉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引发民众对汉字文化的思考。


  本次活动从多个角度表现汉字的多样性与深厚的底蕴。展览部分有文物展《追忆·汉字:“典藏文明之光”》、书法展《雅尚·汉字:“翰墨千秋”》汉字与从古典文化到当代艺术,以及衍伸到日常生活。让我们重新认识每天与之相见的“汉字”。这两个字大家都认识,但对于其真正的意义以及内在的文化艺术内涵,我们可曾想过?


  汉字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今天对于每天用键盘敲打文字的现代人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处可见的汉字,与艺术的结合,带给大家的是震撼、反思以及警醒。汉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工作等方方面面,看着再平常不过的汉字,接下来的图片中,你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手工布艺“汉字”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侠军陶瓷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中的艺术作品名为《汉字谜钟》。其运用中国传统字谜中的单子谜底替代挂钟盘面的对应数字,使识别时间成为一个解谜的过程。解开时间之谜,你需要多长时间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创意手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搞怪的“夫妻家务沙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陶艾民《女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代瓦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台湾设计师-姜乐静-作品《董陽孜坐字木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