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毕业生作品的市场化需求观2010届艺术院校毕业生作品展有感

  时值每年的六七月份,又是一年的毕业时节,各艺术院校毕业作品展此起彼伏地展开。今年,有幸观摩了西安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等几所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作品展,感慨良多。


  可以看到,现在学生的毕业生作品呈多元化趋势,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的毕业作品直接反映了这所院校的教学积淀,是检验学生,也是检验学校,同时学生的毕业作品也向我们反馈了一种趋势,即市场化的需求。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为生活服务的,这就有了市场价值;一件好的作品也要在市场中寻找自我,离开市场的经济支撑,而一味地为艺术而艺术的封闭式创作,是没有生存的空间,也体现不了它的价值。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引领一种艺术的时尚,是一种潮流的领跑者或是指导者,它要有一定的市场定位,这么说,并非说它要完全的市场化,而是要有一定的市场指导意义。


  我们就以某艺术类院校陶艺专业的毕业生作品为例。近年来,国内艺术教育形式在不断的争议中调整与发展,都在进行教育教学上的改革,许多艺术类院校都陆续开设了陶艺课,并逐步建立了集教学、科研、创作于一体的陶艺工作室,把现代设计与绘画雕塑教学,以及陶艺结合起来,为陶艺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样与市场接轨、合作的探索新模式,值得我们去思考。


  但是艺术品毕竟不完全等同与商品,艺术有它的游戏法则,商品经济也有它的游戏法则,二者不可套用。艺术的法则中创造性是第一位的,商品经济却不同,其法则是价值规律,创作者创作的作品要迎合市场,要顺应商品潮流,因而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使学生的毕业作品成为市场的需求品。这些毕业作品在展出过程中是艺术品,而展出过后,马上就成为了商品,甚至以此为模板,开始大批量生产。


  这种学生作品的市场化趋势,不但反映在陶艺作品上,在其他多个专业上也都有所涉及,如装饰艺术专业等。毕业作品不只是学生展示所学成果的平台,也是一个与市场接轨的平台。观注毕业生作品的人已经不再只是艺术类院校的领导、师生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还包括了许多的商家或投资者。一些作品在展出的过程中被商家看中,甚至据我了解,有些作品在展出前就已经有了销路,我们姑且不论它是以怎样的形式投入到市场的。这样一来,不但学生能收回成本,同时也把作品投入到市场,使其接受市场的检验,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