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传播的图与转译的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 术 家:陈蔚、陈晓云、崔广宇、方璐、方琛宇、刮子、何岸、胡向前、焦兴涛、孔令楠、刘庆元、秦琦、仇晓飞、孙逊、翁云鹏、徐渠、闫冰、杨心广

策 展 人:孙建春、许崇宝

展览开幕:2010年9月18日下午4点

展览日期:2010年9月18日- 2010年10月12日

展览地址: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出 品 人:高平、邱晨枫

馆 长:夏季风

艺术总监:左靖

杂志执行主编:董冰峰

主 办: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社

协 办: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工作坊”,为《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1月创刊以来的重要栏目,着重介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其创作思路和作品;同时调查、研究及呈现华人年轻一代艺术家群落中最具实验性和创作力的个体艺术家,迄今近三年,共推介37位(组)艺术家,范围涵盖中国内地、台湾及海外地区。

“工作坊”编辑、制作工作的重点,是力图清晰呈现艺术家创作的核心命题:即将那些通过观念思考、不断创作实验可能性的因素乃至艺术生产的过程展开;栏目的制作,从2007年定位在“艺术家的一件新作品的诞生”到不断演化为聚焦“艺术家工作的整体性研究”。

在《当代艺术与投资》的编辑理念中,我们试图说明,这本杂志展示的是作为‘现在时’的实验性的、跨界性的当代艺术生产。我们的理解,杂志应该努力挣脱传统所赋予它的定义,使它的“本质”游离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能动主体。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仅供人翻检的纸媒体,而应该是一种通过展览、活动、出版,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各种可能的建构。因此,我们不妨把“工作坊”的展览实践称为 “杂志-策展实践”。

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当代艺术与投资》联合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共同组织、策划的“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的专题展览第一次成功践行了“杂志-策展实践”的理念。2010年9月18日开幕的“工作坊:传播的图与转译的像” 展览基于2010年“工作坊”(Project)栏目的研究工作,是对“工作坊”(Project)栏目纸本研究工作的延伸与响应,着重于研究和分析在艺术家创作与展览、活动、出版,及其他可能性传播媒介之间发生关系时作品的观念与物质形态所发生的微妙转译:作品与传播中的作品。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