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奖”风波昨开庭审理

  去年,上海音乐学院的“钟鼓奖”国际作曲比赛曾引起广泛关注:2009年7月,曾任上海市文联主席和音协主席的作曲家朱践耳撰文《钟鼓奖事件亲历记——向音乐界的汇报》刊登在《人民音乐杂志》,称比赛有失公允,事情涉及原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何训田。去年11月,何训田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朱践耳告上法庭。昨天,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2007年10月底,上海音乐学院主办“钟鼓奖”国际作曲比赛,决赛次日,有媒体对此事作了负面报道,称“包括朱世瑞、杨燕迪在内的几位作曲家都摇头认为没有上乘之作”,当天下午何训田(初赛、决赛评委)与朱世瑞(初赛评委)为比赛和报道之事在会议室发生一次争执。同时,宋歌的《了歌》因获得唯一大奖引起多方质疑,有人揭发这首曲子抄袭何训田的《七日谈》,同时曝出何训田与宋歌为师生和情侣关系。2008年2月2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曾发文,对事件进行了报道。2009年7月,《人民音乐杂志》刊登了朱践耳撰文《钟鼓奖事件亲历记——向音乐界的汇报》,记录了2007年“钟鼓奖”作曲比赛结束以后的风波。

  据悉,“钟鼓奖”比赛的组委会在事发后曾作出决定,要求撤销宋歌奖项,退回奖金。去年11月,何训田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朱践耳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精神损害费1元,公开道歉且消除影响。在昨天的开庭审理过程中,曾担任“钟鼓奖”作曲比赛艺委会主席和评委的原告何训田在诉状中称,主要针对朱践耳文章中的“亲历”二字起诉,认为“打人事件”发生时朱践耳不在现场,另外,有些评论文字在政治方面“上纲上线”,对其名誉造成影响。

  作为被告的朱践耳通过律师在答辩状中称,比赛结束后,他曾受上海音乐学院领导委托,就引起争议的获奖作品是否涉嫌抄袭进行了鉴定。在《亲历记》一文中称:“宋某《了歌》中最为突出的那段音乐,恰恰是从何主任的《七日谈》中照搬过来的。”

  另悉,目前,何训田不再担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一职,但仍任教于上音。

  

(责任编辑:高果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