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项目考察团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考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30日,承德市委书记杨汭、市长张古江率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项目工作考察团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包括: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福才、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阮树平、副市长贾玉英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水务局、财政局、住建局、文物局负责同志以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项目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行35人。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一同考察。考察团受到了故宫博物院的热情接待。在故宫博物院数字所,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向考察团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基本情况,观看了故宫文物保护数字专题片。在实地考察了故宫英武殿文物保护工程后,围绕加强北京故宫与承德避暑山庄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承德代表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领导和相关专家进行了座谈和交流。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副院长王亚民、李季、院长助理冯乃恩以及项目、古建工程维修、文物保护相关方面专家出席了座谈会,郑欣淼院长、杨汭书记分别致辞。

        郑欣淼在致辞中指出:承德作为清朝的夏都,与北京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作为清朝皇家园林的避暑山庄从历史上来讲就是清朝宫廷管理的重要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避暑山庄与故宫在文物调拨、学术交流、古建维修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与故宫联系密切,同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博物院帮助和支持承德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不断加强与承德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共同做好文物的保护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

  杨汭在致辞中指出:故宫博物院在传承、展示、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在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都是榜样。郑欣淼院长的讲话,既体现了对承德的关爱支持,也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向故宫博物院学习,为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指出了路径。承德是一座因山庄外庙而建而兴的城市。山庄外庙和故宫博物院在清朝的文化记忆中一脉相承,在清朝皇家文化上共同承载着清朝的兴衰历史,山庄外庙的内涵像故宫一样需要深入的挖掘和展示。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李长春同志到承德视察以后,对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承德的关爱,体现了站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为承德弘扬优秀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带来了宝贵机遇。对于承德来讲,山庄外庙既给承德带来知名度,也是承德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必须抓住机遇,把这一珍贵的遗产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承德代表团这次来到故宫博物院,一方面是学习考察,一方面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故宫博物院是世界级的,承德避暑山庄从它的资源文化角度也是世界级的,只是目前在管理、保护、利用上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承德从去年开始提出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的就是把山庄外庙用国际的眼光、国际的品质保护、利用和发展好。要通过这次学习考察着重学习故宫好的保护、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故宫博物院用现代技术和科技的手段让古老的文化焕发了青春,承德要很好的学习。故宫博物院拥有人才、技术和站位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把山庄外庙保护好,既是故宫的心愿,也是承德的责任,同时也是国家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今后承德要在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展览交流等方面与故宫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共同使山庄外庙和故宫这一脉相承又相依近邻的历史文化瑰宝相映生辉,走向全世界。

  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承德市文物局的负责同志简要地向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介绍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项目概况。故宫博物院专家深入、细致的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在近些年来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市文物局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材料采购、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内容向故宫博物院专家咨询请教经验,故宫方面对此一一做了细致的解答,对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大家了解了故宫近年来在文物保护、文化展览、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特别是了解了故宫多年来在组织实施大型文物保护工程方面做法和经验,对处理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有了思想准备,对组织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项目增进了信心。双方在加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开展合作达成共识,故宫博物院的领导和专家一致表示故宫方面将对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项目在建筑维修、工程管理、文物保护、展览展示、安防技防等方面根据需要给予全力支持。
                           
                              (河北省文物局   承德市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