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现代艺术馆把轮机房大厅交给艾未未

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将在下个月举办由艾未未设计的第11届“轮机房大厅展”(Turbine Hall Exhibition),展览将持续到明年5月结束。

 

Tate Modern 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正对。这个地址原来是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建筑中央是原来的轮机房大厅,面积3400平方米,五层楼高。2000年艺术馆开放时,决定每年邀请一位现代艺术家,交与整个轮机房大厅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创造一个展览,目前已是第10届。

 

巨大的轮机房,给了艺术家想像的空间,也在挑战艺术家如何运用这一巨大空间。第一位设计轮机房大厅展的法国艺术家 Louise Bourgeois,设计了几个巨大的铁蜘蛛和铁梯,现在铁蜘蛛已经搬到 Tate Modern 门前的广场。

 

因为大厅是参观者可以自由走动的地方,如何让人溶入展览之中,往往也是艺术家的考虑。丹麦艺术家 Olafur Eliasson 在轮机房大厅上方挂起一个巨大的、发散出橙色光线的“太阳”,在天花板上铺上反射材料,参观者可以在天花板上看到自己的身影。比利时艺术家 Carsten Höller 安装了三座高度不等的螺旋滑梯,参观者可以根据胆子大小选择尝试。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由哥伦比亚艺术家 Doris Salcedo 设计的名为 Shibboleth 的展览:硬是在轮机房大厅的混凝土地板上,弄出一道贯穿整个大厅的曲折延伸的裂缝,而且看上去很自然,不象是凿出来的,更象是自然的裂缝――“怎么做出来的?”一时成为城中话题,展览结束后这条裂缝被重新填上了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展览都很成功,有些很快被人遗忘,有些当时就有不少批评。在这里可以看到10届展览的所有作品。

 

之前举行的第10届展览,是由波兰艺术家 Miroslaw Balka 设计的“How It Is”:一个长30,高13的巨大黑箱,内部涂黑,密不透风,参观者只能从一端进入,在黑暗中摸索,与其他人挤撞。

 

据悉,艾未未将是设计轮机房大厅展的第一位亚洲艺术家。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