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市疯情眺望:张大千可上市融资?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0年春拍中,中国艺术品全面涨价,新的买家不断入场参与竞拍,据了解,这些新买家占买家总数量的30%左右,目前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人是一些 “新贵”,他们受过海外教育,是做金融、地产、高科技产品的新公司的新老板等。


与此同时,大量的热钱涌入艺术品市场,钱从哪来,是房市股市中退出的游资,还是炒大蒜的热钱?中国艺术品被爆炒的同时,会不会像20年前的日本那样,最后被顶在了 “杠头”上?被灼热行情熏红了眼睛的白领们,该不该赶紧下水呢?


疯情背后一:三栖资金飞驰“从艺”?


春拍火爆是否游资大量涌入所致?记者询问多位拍卖公司人士,他们均表示的确拍场出现很多新面孔,但对于新进资金的性质各有说法。


北京匡时拍卖今年春拍比去年同期增了三倍,但老总董国强认为,艺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并不是游资重点关注的领域。他说,游资本身是一种投机性资本,是短期热钱,而艺术品投资则是一种中长期的行为,虽然去年以来很多艺术品出现了翻番甚至翻几番的井喷行情,但没有一个行家敢说,今年你买的艺术品,明年就可以转手获利。对于艺术品的投资期限,一般都还是期待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年新进的买家占四分之一以上,大多是资本雄厚的企业主,很多来自地产和金融行业,他们是做好了个人收藏、长期持有的打算的。


朵云轩拍卖公司的袁慧敏认为,说游资,不如说“三栖资金”更准确,因为有许多买家本身的资金就在房产、股市和艺术品市场之间不断逐利栖息。


本市A先生近年来的动作颇具代表性。身为企业家的A先生酷爱收藏书画艺术品,他也同样精于买房和炒股,多的时候,上千万资金在股市里运作,成天精神高度紧张。而欣赏名人书画和习字作画,则给他带来心理平衡。


几年前, A先生拍得一幅近代名人书法,代价是数万元,在当时是个罕见的高价, A先生并不以为然,他认为,民国名人书法的价值远未被世人认识,果然,今天这样一件书法作品至少能拍到二三十万元。在股市里惊魂不定的他,终于在去年年中清空仓位,集中精力于书画创作,并将每年投入艺术品收藏的资金提高到了数百万元,剩下的资金在股市里打打新股。为了研究艺术品, A先生不断斥资购买历代鉴赏典籍,前前后后已花了上百万元,他甚至专门用一套空置房来堆放和研究典籍,为此A先生的鉴赏能力与日俱增。前一阵,他还在某拍卖会上捡漏买到一件无款字画,经鉴定,很可能是博物馆级的宋代书画。


疯情背后二:煤老板、浙商云集拍场?


对于这一波行情,也有媒体认为是一向行动迅速的浙商资金和财大气粗的山西煤老板所为。


其实,浙商和部分山西藏家早就是艺术品市场的兴风作浪者了。在一些国际主流艺术媒体眼中,来自中国的新贵往往有着标志性的暴发户形象,美国某媒体曾把来自浙江的艺术品买家徐某形容为一个“穿着并不合体的蓝西装,戴着镶钻金表”的中国暴发户,“每一次竞价都兴奋地挥舞手中的塑料牌”。而在中国拍卖业人士眼中,这样的超级新买家被形容为“样子奇特极了,一件艺术品起拍,他们高举着牌子不放下来,直到无人竞争。 ”圈内还流传这样一段“佳话”,有位温州地产商对一件起拍价100万元的拍品,第一次举牌就直接喊到500万,当时全场一下子鸦雀无声。笔者亲眼所见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因为某次拍卖现场人太多,浙江来的几位衣着过时的买家摊开皱巴巴的报纸坐在地上,兴奋地准备举牌。


对于来自浙江的艺术品收藏新贵,业内人士介绍说,他们往往下手非常狠,抱团出击,浙商在海内外市场上“抢宝”已经不是一年两年,浙江排名在前的民营企业大多有巨额收藏,数量质量甚至超过了国家博物馆馆藏,因此浙商也已成为国际大拍卖行的座上客。


目前,仍有大批浙商云游在海外搜宝,一旦有合适目标,他们利用海外信息灵通的优势,很快就会大手笔扫货。比如慈溪一带买卖明清瓷器成风,有一批人专门在海外找货,买回来之后,一辆车从机场把货直接运到慈溪,当地买家带着巨资等候,车门打开,买家一拥而上,各自翻找中意瓷器,当场现金成交。


目前对山西藏家有误解,其实,市场上的山西藏家并不都是煤老板。山西藏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十几年的老藏家,传承了晋商文化的余脉和丰厚的收藏文化渊源。 2008年秋拍,一位山西富豪在香港以6338万港币买下一枚乾隆白玉玺,刷新了世界白玉拍卖纪录,这位买家另外还购买了两枚玉玺,总成交额超过1.65亿港币。


还有一类就是新冒出来的煤老板。一年多来,数千亿的民间煤炭资金出来后投向何处是个巨大悬疑,即使其中有少量流向艺术品,对于一个总盘子只有三四百亿的市场来说,也会掀起巨浪。但是煤老板们普遍对艺术品缺乏认知,对艺术价值的认可需要时间培养,因此,近两年来,国内几大拍卖公司往往在全国仅有的三四场巡展目的地中,加上了山西太原。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将太原同莫斯科以及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同时划入新的拍卖预展地,认为三地同样富得流油。


疯情眺望一: “亿元时代”将被“顶在杠头上”?


中国书画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亿元时代,与此同时,一场“泡沫论”也在媒体大肆流传。 “泡沫论”者毫无例外都拿日本作为前车之鉴,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出现的经济拐点致使西方艺术品在日本被爆炒之后套牢至今。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秘书长葛千涛认为今年春拍市场说明了泡沫的严重程度,“许多人是拿银行的钱放大来做,资金链的风险极大,一旦断裂,会跌成什么样,只要看看2007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被爆炒后到今天的惨状,就可以明白。 ”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在短时间内被国际热钱爆炒至顶峰,随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路下跌至今,几大指标性人物的市场价平均跌了一半以上。


反对“泡沫论”的也大有人在。中国嘉德的副总寇勤亲历了中国书画拍卖价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百万元时代”,到90年代末跨上 “千万元台阶”,再到2009年冲破“亿元大关”的历程,“这是一块一块砖垒起来的,是有基础的。全球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二战前在伦敦,二战后在纽约,80年代亚洲‘四小龙’崛起,重心东移,而今,中国已是位列世界第三的艺术品交易中心,所以中国收藏品‘亿元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 ”


匡时老总董国强同样反对 “泡沫说”:“卖出天价的都是名家巨作,属于极其稀缺的资源,再搁多少年都难以贬值,而众多中小名头的普通作品,价格还是非常适中的,这反映了投资者对艺术品市场的理性判断。 ”


朵云轩拍卖公司的袁慧敏表示,2006年左右,一大批房地产商杀入艺术品市场,很多人认为他们高位下手风险太大,可是今天,当新的、更大的资金进来后,把价位托得更高了。所以,市场的风险在于有没有新的后续资金能进来。


有位市场人士对此发出警示,别看那么多拍卖公司成交大热,行业内资金情况并不乐观,拍卖款欠账是常事,对此,拍卖公司应保持一定冷静。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