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世界遗产37处居全球第三位

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6处,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4处,自然遗产7处,计37处,位居全球第三。我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在今天于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情况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文物保护司副司长柴晓明说,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故宫大修正在展开,工业遗产、文化线路、20世纪遗产等新类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进行,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配合国家重点工程的考古工作圆满完成,高句丽遗址、殷墟、开平碉楼、福建土楼等项目相继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截至目前,我国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已达40余万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万余处。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6处,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4处,自然遗产7处,计37处,位居世界第三。

在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目前我国2400余座博物馆共收藏文物2000多万件,民间文物收藏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文物收藏者超过7000万人;文物拍卖企业243家,2007年全国文物拍卖总额达240亿元。

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国抢救保护了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今年6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和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制度的设立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持续深入进行。截至现在,文化部已公布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五大类的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二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和民俗等五大类551名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总数已达777人。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0个保护区正在建设之中。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方面,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经达到187处,占国土面积的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57处;24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