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深处有"红心" 李季达就义前最后的生活记忆
摄影/赵建伟
求志里17号
李季达旧居
特点:求志里在长沙路与岳阳道交口处,主出口设在长沙路。中间巷道呈“日”字形。1925年英租界填土垫地,1926年胡尚义购地建房成巷并命名。两侧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
李季达
(1900-1927),字世昌,生于四川省巫山县,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遭直系军阀杀害,英勇就义。
以往报道过的小洋楼主人,多是民国时期寓居在天津的军阀、下野政客、社会名流以及科教卫生界人士。我们甚至误认为,那时住在五大道地区的都是有钱有名的人,他们衣着光鲜,生活华丽,出入豪华的洋楼别墅,过着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上流生活。然而,当我们把探访的脚步深入到那些主干道旁的一条条小巷,却在忽然间发觉了小洋楼之于天津的另一种魅力和意义。
长沙路和岳阳道交口的求志里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巷子。小巷两侧排列着普通的砖木楼房,房子本身也没有突出的特色。但就在这个普通的小巷里,八十几年前,中共早期的革命家李季达却留下了他就义前最后的生活记忆。
老房追忆
求志里的房子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如今已显得很陈旧了。走进求志里17号,虽然是白天,但楼道里还是漆黑一片。楼道很狭窄,除了堆在过道上的一些杂物,大概也只允许一个人通行。作为老式居民楼,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住户已经很少,现在的居民,大多是一些外来的经商者。如今求志里处处呈现出平淡、安宁的生活画面。对曾经居住过这里的李季达而言,这份安宁生活就是他为之奋斗的梦想吧。
因为英年就义,李季达的经历和故事我们只能通过党史办的一些相关资料获得。1927年4月,李大钊等中共北方区委领导和革命志士20人在北京被杀,史称“四二八”惨案。北方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李大钊等人牺牲后,中共北方区委停止工作。中共中央指示天津地委代行北方区委职责,并委托李季达、于方舟与刘伯庄、陈为人等一起负责筹建中共顺直省委。随后,李季达与于方舟等人在距求志里不远处的义庆里建立地委机关。李季达与天津妇女运动领袖王贞儒结为夫妻,以家庭形式为掩护开展工作。从1927年4月到8月16日被捕,求志里成为李季达人生中最后的家。
几个月后,李季达夫妇在南开体育社典华学校内被捕。1927年11月18日被押至南市上权仙影院对过刑场。李季达牺牲时只有27岁,成就他光辉一生的,要从他当初赴法勤工俭学开始。
(责任编辑:单晓冰)
留法岁月
巫山是四川境内一个山水秀美的地方,那里是李季达的家乡。据《巫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印的《巫山人文》第二卷记载,李季达5岁入私塾,10岁入县立小学,后进重庆一所半工半读学校。
“五四”运动中,在重庆机械工厂半工半读的李季达,被卷入运动洪流,很快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吴玉章等人在四川发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7月,他考上了成都第二届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并取得了赴法资格。
1921年1月20日,李季达和140多位赴法学生抵法国。4月,进入克鲁梭史乃得公司钢铁机器工厂生产火车轮子的铸造车间做工。通过与先期赴法的赵世炎(乐生)、周恩来、李隆郅(立三)、邓希贤(小平)、陈毅、刘伯坚等人的接触,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如何在华工中开展工作等问题。1922年春,李季达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很快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人才;1924年春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旅欧总支部法国支部的一员。9月,李季达同聂荣臻、蔡畅等人被选派一道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地从事革命工作。
领导工运
1925年4月,李季达同王若飞等一道回国,参加方兴未艾的国内革命运动。李季达回到上海不久,“五卅”惨案爆发了。
天津党史大事记记录,1925年6月,为了从组织上加强党对天津工人运动和市民运动的领导,迅速掀起五卅运动高潮,中共北京区委派赴法勤工俭学回国的共产党员李季达来津,改组中共天津地委。李季达被调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领导天津人民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到天津后,李季达发动了天津历史上一系列的著名工人运动,如宝成罢工、“砸裕大”事件,并协同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了著名的天津海员大罢工。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在上海“三罢”和省港工人罢工斗争的打击下,英商怡和、太古两洋行,急令在香港的“夔州”“惠州”等5轮和停泊在上海的“顺天”“景星”2轮,驶往奉系军阀占据的天津,以防海员“骚动”。为了粉碎外商破坏罢工的企图,中共中央电示中共北京区委,协助中共天津地委在上述各轮抵津后,组织海员继续罢工斗争。随即,中共北京区委派遣赵世炎前往天津,会同李季达、安幸生等人组成“海员罢工委员会”。当“夔州”“惠州”等轮抵达天津后,李季达、安幸生等立即与“夔州”轮海员陆苗根等取得联系,发动各轮海员425人全部离船。
为了配合海员工人的罢工斗争,中共天津地委动员车站货场至大王庄一带的码头工人展开罢工斗争。天津海员和码头工人的罢工,致使英、日在津各轮无法开动,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整个港口陷于瘫痪。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直隶督办公署和法租界工部局,被迫于8月2日启封各界联合会和海员工会天津支部。
8月4日,中共天津地委组织各行业20余个工会,联合成立了天津总工会,海员和码头罢工工人与纺织、印刷罢工工人一起,成为罢工斗争的主力。海员工会天津支部先后参加了天津总工会发起的全市罢工工人援沪大示威等重要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各界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
英勇就义
李季达的一生,最珍贵的除了那颗爱国之心,还有一位与他有相同事业和志向,并一同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的爱妻王贞儒。王贞儒是邓颖超的同学和好友,还在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时,她们就作为天津的学生领袖,领导了“五四”时期的天津学生运动。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国民革命,李季达为掩护革命者谨慎行事,将党的重要文件和天津500名党员名单机密地存放在法租界浙江兴业银行总行的保险柜里,同时将地委机关转移到长沙路求志里17号他的家中。1927年8月11日由于叛徒告密,李季达夫妇在南开体育社典华学校内被捕。
狱中,李季达化名李吉荣,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受尽了严刑拷问,但仍然坚贞不屈。托人把信和一本当年在法国买的字典转交家人,作为永久的纪念。在给家人的信中他说:“这也是我给家中最后的信,希望哥哥们听从我过去的劝告,不要买田,不要剥削人,要靠劳动养活自己。”
1927年11月18日下午1时,李季达被押赴刑场。这位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专家支持金彭育
本版稿件仅介绍建筑物所涉及人文内容,不作为房屋产权归属依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