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乱象根在逐利冲动
“曹操墓”真假之辩沸沸扬扬。撇开虚假繁荣的表象,可以看到在“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背后有一个推手
撇开安阳“曹操墓”的真假不说,单就当地政府对“曹操墓”的运作来看,其逐利冲动可谓一目了然。先是发掘前就高调宣传。在考古工作没有做完,不少发现仍然存疑的情况下,就忙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曹操墓”。紧接着又宣布9月1日开始接待游客,票价60元。这样的草率与浮躁,这样的急功近利,怎么能打消民间的疑虑,也难怪网友们怀疑,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猫腻?
“逐利冲动”对于文物保护和开发来说,如同一根魔杖。在这根魔杖指挥下,“怪现象”层出不穷。泗县释迦寺建于北宋年间,距今有900余年历史,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释迦命名的寺庙。为开发地产,开发商不惜将列为该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释迦寺毁坏。江苏镇江13座宋元粮仓虽有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护身符”,但无济于事,最终被毁于叫做“如意江南”的楼盘开发中。在湖北鄂州,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时期的城隍庙,同样面临被开发商拆除的命运。而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名人故里之争却如火如荼。前段日子“七夕节”所引发的“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问题一直在河南鲁山、山西和顺、山东沂源和陕西等地争执不休。甚至西门庆这样的反面人物、孙悟空等虚构的人物,都有不同地方来争“故里”。 “有利争名人,无利毁故里”,一边拼命往自己名下抢,一边毫不吝惜地毁坏,看似吊诡的现象,其实都是在“逐利冲动”这根魔仗指挥下的必然结果。
逐利冲动和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是当下文物保护最大的灾难。文物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载体。对古人留下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敬畏,最急迫的是保护,适当的开发,也应该是为了更多人有机会分享。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换钱的,赚钱和发展经济,也不是文物遗迹的主要职能,更不能因此任意篡改甚至毁掉祖宗的遗产。逐利冲动下“文物保护”早已异化为攫取经济利益和政绩的筹码,早已背离了公共文化的要义。当文化古迹用以兑换成多少现实的利益和可观的政绩时,文物身上所具有的历史光环和文化尊严就会立刻褪去。
“我们没有理由把祖先的遗产当商品对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埃及文物管理委员会第一主席穆巴拉克夫人所说的这番话,或许正是我们今天在文物保护中所缺失的。我们唯有真正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文物不切实际的看法,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着眼于文化和文明传承,而不是掉进功利主义乃至被政绩主导的陷阱中,才可能让古人留下来的遗产不再蒙羞,才不会招致后世投来的白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