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里,珍藏着一件中国北宋大画家易元吉(字庆之,生卒年不详,约当宋仁宗英宗朝)的绢本《聚猿图》卷。这是末代王孙溥儒穷困潦倒中于1927年贱卖给日本藏家的珍品之一。卷上无款,因拖尾有元钱选跋,图中分钤南宋权相贾似道、清耿昭忠耿嘉祚父子、安歧及清内府鉴藏印,上又有乾隆御题,且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历来被专家们认为是可以全面反映号称“徐熙后一人而已”的易元吉绘画面貌的杰作。
不过,令人惊异的是,在近代海上最著名的收藏世家张葱玉(名珩,1914-1963年)看来,《聚猿图》却远不及易元吉的另一件同样无款之作《麞猿图》精彩。张氏一门三代皆是海上鉴赏收藏巨眼,名满天下;张葱玉本人更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驰誉海内外,当世无人能出其右,不仅20岁时即被故宫博物院特聘为鉴定委员,更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也是最年轻的书画鉴定大师,所藏唐张萱《唐后行从图》、唐周昉《戏婴图》、唐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诗册》等无一不是震动中外的国宝。而于易元吉两猿卷,张氏当年所作鉴赏笔记有言如此:“此图(即《麞猿图》卷)构图简洁而野趣盎然,卷末有二麞尤佳。树作点叶,石法略具北宋意趣。今世所传易庆之画,未见有款识者,亦未见有宋人题识者,此卷及《聚猿图》之定为易作,皆出元人,想必有据也。……世人重《聚猿图》而薄视此卷,以此未见著录,亦无名收藏家印记故,耳食可叹如此。《聚猿》之猿虽多,以笔墨论,正未易逾此耳。”不仅对历代以来偏重著录、名家印记而忽略作品本身艺术性以致只能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收藏误区多致不满,更明言两卷的优劣之分正在其“笔墨”艺术,以故当时他力排众议,舍《聚猿图》而取《麞猿图》卷,其眼光之毒、之独,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