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遗产风波未平 北大始终不接招

季羡林先生离世一年多,遗产风波一直未平。

 

近日,其子季承发表博文,催促北京大学尽快归还父亲遗产,并在文中提出了建立季羡林奖金的初步设想,再次将季羡林遗产争夺战摆上台面。

 

目前,季羡林收藏的文物仍由北京大学保管。季承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收回捐赠协议,收回所有文物由家人处置,是父亲生前的意思。

 

一年多来,任季承一趟趟上门询问,北大方面始终无声。

 

季羡林究竟有多少遗产?据其弟子钱文忠称,季羡林保管在北大的有577幅画,其中207幅为古画。季承曾经表示,北大曾经答应将季羡林的所有字画、书籍、手稿、财物全部交给他。季承说,具体的清单北大没有给自己,自己只知道大致的情况。根据季承的猜测,其父遗留的文物价值应该达数亿元人民币。“季老生前与北大党委副书记杨河专门谈到过自己收藏的文物、字画的处理问题。北大方面当时表示,季老怎么说,学校就怎么做。当时,季老说我就不捐了。”

 

816季承在博客上发文《关于建立季羡林奖金的初步设想》和《就设立季羡林奖金一事致北大领导人的一封信》,他催促北大尽快归还父亲遗产,还提出了设立季羡林奖金的方案,资金来源以季羡林遗留的文物为主。

 

季承说,“我计划届时正式设立季羡林奖学金,拿出至少1亿元的遗产来运作。”季承称,他之所以发布公开信,是希望北大尽快解决此问题。如果公开信没有效果,他将考虑找政府部门或诉诸法律追讨季老遗产。

 

在这封给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周其凤的信中,季承说,“现呈上‘关于设立季羡林奖金的初步设想’一纸,供学校考虑。我希望这一设想,能够在季羡林先生诞生100周年时,即201182实现。这一设想也可以佐证我追讨在贵校保管的季先生文物的意图——我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为社会做贡献。先生逝世已经一年多了,但至今你们仍不归还他的文物,这是为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对于我的这项设想,希望能尽快得到你们的响应。”

 

季承的计划称,季羡林奖金每年数额在300-500万元。每个单项奖金数额为30-50万元,每年共10项,平均分布在国内外东方学、中国国学、历史语言学、翻译作品、散文杂文等五个领域。奖项由管委会聘请专家组成一个或多个非常设评奖委员会评定,前一年7-12月为推荐期,每位得奖候选人和其作品,需有至少三位正教授联合推荐,当年7月为评奖月,711宣布评奖结果,82举行发奖仪式,颁发奖金。

 

该计划称,基金管理由北京大学、季羡林国学院(在西安咸阳)、临清市人民政府、季羡林遗产继承人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原则是前三个单位每年轮流主持”。“基金交由可靠运作单位运作,保证基金安全及稳定的收益。”季承说,“届时,我只是管委会的一名普通成员,基金的使用由管委会决定。”

 

季承认为该奖金实施起来并不困难。“我会通过拍卖、与收藏家交换等形式把季老的部分遗物变成现金,而且一定会找权威的拍卖公司公开进行。”

 

上海律师波布撰文认为:“季承反复强调不是为了钱,这显得没必要。季老的儿子、季老的外孙继承或者代位继承季老的合法遗产,是正大光明的事。季老是中国的文化泰斗,后半生享受着国家极高的待遇,但这不能剥夺季老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不能说你是名人,你的遗产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就必须充公,由国家保存,这是侵犯公民的财产权的。

 

823上午,季承在北京蓝旗营小区的家中接受了《青年周末》记者的专访,这一住所正是他父亲季羡林生前居住过的地方。“现在离父亲诞辰100周年也就是201182时间非常紧,在博客上公布这一设想,是希望催促北大尽快表态。”季承告诉《青年周末》记者:“如果北大有个态度的话,这个事情很简单。”

 

季承说,自己将《关于建立季羡林奖金的初步设想》公布出来,希望听一下大家的意见。“这是处理我父亲季羡林先生遗产的一个方案。为了实现这个方案,希望北大能将季先生委托其保管的文物尽快交还。为此事,我已经交涉了很长时间,但直到现在,北大领导没有给过任何答复。我呼吁,北大尽快将这些文物、字画交还给我。如果北大继续拖延,我将向教育部反映此事,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季承说,这些遗产将由自己和姐姐的儿子共同继承。

 

青年周末:北大此前有明确的态度,说季老的文物会退给你们?

季承:对。从法律角度,我也应该是合法继承人。要回来是为了表示所有权是我们的,应该由我们合法继承人来处置这些文物。之后会有各种可能:捐献,收藏等等,但你不给我,这就不对了。

 

青年周末:2001年,季老向北大捐赠了自己的收藏,这次捐赠协议的无效北大认可了吗?

季承:20091月份,北大党委副书记杨河和纪委书记来到我父亲病房,他们说,季老,您愿意捐就捐,不愿意就不捐,我父亲说不捐。当时他们将8年前签订的捐赠协议退给我了,我的理解就是拉倒了,而且在这之后他也没有再强调季先生捐献过。当时我跟他们要目录清单,他们说可以给我。后来我到北大见他们,他们说先生的事情很重要,我们很重视,我们要好好研究,一定处理好这个事情,但是就是一直拖,拖到现在。文物清单一直都没有给,退回来的捐赠协议书在我这儿保存着。

 

青年周末:2001年的那次捐赠是怎么回事?

季承:20017月份,季羡林说我老了,要把东西处理一下,他表示全捐给学校了。但是捐赠协议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做得非常不科学,最关键的问题是我父亲脑子里没有法律概念,他把整个家都捐了,其中我母亲的一部分合法权益没有分出来,这种捐赠在法律上应该是无效的,我2006年就给北大写信了,说这是不合法的。北大不管什么时候,向来是没有任何答复。

 

青年周末:您父亲后来为什么决定不捐了?

季承:他的观念究竟是怎么转变的,我不知道。后来他又跟我说,我们老家也有图书馆、纪念馆,一部分东西可以放在那里。我猜测当时他全扔给北大后,觉得处理不恰当,考虑不周到,就不捐了。不捐以后他就委托我来处理,我父亲有这样一个原则,凡是对社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他都赞成。我当时有几个设想,一个是设立基金,一个是捐给老家、捐给北大等等,他都说好,这些事情你来做就是了。但是究竟怎么处理,没有很明确,没有等到我们的具体方案出来,他就去世了。

 

青年周末:这次您在博客上公开您设立季羡林奖金的设想,是出于什么考虑。

季承:先生有这么多文物,应该拿出一部分成立一个奖金,这个奖金的意义我觉得比文物单纯地放在图书馆或仓库里要大,这样它就活了,对社会有推动作用。有些同志说可惜了,我说卖掉也是归中国人或单位持有,并不流失和损坏,无损于咱们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我觉得即便拍卖也不是什么坏事。

 

催北大归还,一封信连送7

青年周末:北大去年1月份就表态要归还了,这一年多他们和你有联系吗?

季承:既然是尊重先生意见,不捐献了,当然就要归还。这些年我给北大写了很多信,将近10封。但北大现在就是不吭声,我觉得很滑稽。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文物的归还至今没有结果,连清单都没有,连像样的答复都没有。我曾多次向学校领导提出要求,解决问题,但到现在没有信息。我联系校办,校办总推托,后来我找到周校长和闵书记的办公室,直接去找他们的秘书。这次网上的公开信,是我516递交的,此后我连续送了7个礼拜,每个礼拜去送一封。一封信送了7次,没有任何反应,信在网上放了俩礼拜了,也没有任何反应。不知道里头有什么问题,清单拿不出来,为什么,丢东西了?要不就另有想法?大家可以猜测。

 

青年周末:那些文物现在在哪里保存着?

季承:我知道的是在北大图书馆,但是是不是还有在别的地方,我不敢说。就是从李玉洁(季羡林生前身边工作人员)房间里发现的东西,我也没有坚持我自己保存,当时我对学校很信任,所以我跟我父亲商量,暂时保存在北大图书馆。搁在那个地方谁也看不见,贴个大封条,我进去看过。

 

青年周末:打算下一步怎么办?

季承:我现在公布于社会,让大家看看北大这样做合适不合适,我还可以更正式地向社会来宣布这些事情。在这个过程里,如果北大能够有一个态度,就很好,能正确按照国家的法律和行政规定来处理,问题就解决了,否则的话我可以求助于政府,求助于法律。我想的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得做点事情。

 

青年周末:北大难道没有考虑一百周年诞辰?

季承:什么消息都没有,逝世一周年也没有任何动作,明年这一百周年怎么过,北大有什么打算,至少我现在不知道。

 

青年周末:有没有可能会有证明,这些文物应该属于北大呢?

季承:这个所有权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是不容怀疑的,因为有北大正式表态。有人说你有没有证据,我说我有自己的记录,学校是用正式的形式向季先生表示的,他们有录像和录音。

 

据我现在对事实和法律的了解,我觉得北大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如果打官司,他们绝对会败诉,这是没问题的,因为最后季老表示的态度非常明确。

 

北大暂无回应

823,北大开学第一天,《青年周末》记者在下午上班时间来到北大办公楼,欲采访北大党委宣传部发言人赵为民,但被告知不在。记者说明采访事由,一位姓王的女工作人员说:“这事被翻过来调过去炒了好多回了,好长时间了。之前学校校办好像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室在管,那会儿挺棘手的,有个工作小组,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在管了。”

 

记者多次拨打赵为民手机,始终无人接听。截至记者发稿,北大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待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