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扬国画的气韵风骨
近日,在昆明陆军讲武堂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袁晓岑蔡可刚同题花鸟画观摩展》上,记者见到了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画展的蔡可刚。身为北京人民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的蔡可刚,年近七旬,精神矍铄。对此次与艺术大师袁晓岑同台办画展,他说:“这是云南艺术界对我的厚爱,袁晓岑大师一直是我敬仰和推崇的一代艺术大师,他的花鸟画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作品既传统又新意……他的学识、人品及艺术特色都是我学习的典范。”
蔡可刚,山东微山县人,毕业于山东曲阜大学美术系。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后师承著名画家陈玉圃先生,从事花鸟画创作四十年如一日,作品多次发表于《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美术周刊》等。作品《光明使者》在由《人民日报》、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书画展”中获奖并载入画集,《大吉图》《崛起》在《中国书画报》、中国美协等举办的书画大赛中分别获金奖。有80余幅作品被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书画院及个人收藏。2005年受韩国国会邀请,到韩国进行中韩大型书画交流活动,巨幅作品《华夏颂吉祥》被韩国政府收藏。
这次展出的蔡可刚花鸟画70余幅,是近10年来他创作的精品力作。由于他在山东时长期从事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和花鸟画创作,他的画风一方面继承了古代院体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另一方面继承了山东民间艺术传统的精神内涵。他的风格在院体花鸟画“富贵”和文人花鸟画“野逸”的基础上,褪去了宫廷的豪华之风,赋予了民间的富丽与野趣之象。在蔡可刚笔下,鲤鱼和金鱼摇头摆尾,生动活泼;雄鸡羽毛丰满,神态逼真。
谈到与云南的缘分,蔡可刚说最先是与袁晓岑结缘。2006年夏天,蔡可刚与齐白石嫡系弟子、北京现代美术馆馆长于恒祚到云南采风,举办这次画展的云南艺馨园艺术总监柏科结伴同行。当时,忽闻艺术大师袁晓岑艺术园开馆的消息,两位画家便推迟了出游丽江的行程,在开馆之日专程赶赴袁晓岑艺术园参观,两位画家对袁晓岑的雕塑、绘画艺术赞叹不已。柏科看到蔡可刚的画风也别具一格,尤其在创作题材上,与袁晓岑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柏科提议,将来办一个蔡可刚与袁晓岑的同台画展,蔡可刚却谦逊地说“与袁老不可同日而语”。在柏科的坚持下,蔡可刚同意办成“观摩展”,说是借此机会让自己找一找与袁老的差距,感受一下袁老的绘画风骨。于是,才有了这次袁晓岑蔡可刚风格迥异的精品画展。
谈到中国画的创新,蔡可刚认为,中国画正处在一个复兴的年代,应该要大力宣传,让世界人民都感受到它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要创作出国画精品,是需要下工夫去钻研的,要达到“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师外造化、以型写神、传模移写。在创新上,既要继承传统国画的笔墨技法,又要赋予时代生活的精神内涵,博采众长,把国画的气韵风骨传扬光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