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名家 精诣卓绝
篆刻艺术演变至康乾盛世,恰逢千载难逢的机遇,浙江遂应运而生。继杭郡四名家丁敬、奚冈、黄易、蒋仁之后,陈曼生、陈豫钟、赵之琛、钱松等脱颖而出,号称“西泠八家”,在篆刻史上绵延二百多年,影响极为深远。陈曼生取法秦汉,服膺黄易,多所取法,擅用切刀,纵肆爽利。清代彭蕴璨在《历代画史汇传》中说“浙中人悉宗之”。试析白文印“松宇秋琴”,以切刀法镌刻,一笔之中有顿挫、停留,方中寓圆,苍劲质朴,摒弃矫揉妩媚之态,谓之深雄;“灵花仙馆”一印,气息醇厚渊雅,?笔自然率性,于流利中得生涩,谓之朴茂。而朱文“问梅消息”最能代表他的篆刻水准,堪与“邓派”邓石如的杰作“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相媲美。印文的线条似断还连,似嫩实苍,交代得清清楚楚,不激不厉,四边印栏精心残破,“问”字竖划与边栏重叠,故将相撞处大胆刻去,凸现印文线条,觅得一片生机。 “消”字横、直线较多,“肖”部左右两点处理成尖头,横笔稍加破损,与“息”字“自”部规避雷同。一印之微,能容乾坤。篆刻虽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工者难精。而曼生此印豪迈自如,新意迭出,无愧为昆刀截玉的大手笔。欣赏印面,再读边款,我们对这方精绝印章的认识无疑要深刻了许多。
陈曼生艺术的又一巨大贡献是他在江苏宜兴作宰时,曾设计有紫砂壶样十八式,陈曼生刻诗词书画,由制陶名家杨彭年负责烧制。因壶身刻“阿曼陀室”铭文,风行一时,有“曼生壶”之称。“曼生壶”以其稀有的材质、精湛的工艺、厚重的人文气息,极受鉴赏家珍爱,存至今日,尤为名贵。沪上大书画家大石翁唐云就藏有多款 “曼生壶”,友好晤聚,赏壶品茗,论艺悟道,切磋挥写,兴情尽兴,斯乐何及,正所谓:丹青巨匠大石翁,收藏宏富壶为尊;每于酒酣耳热时,毫端绝技别样新。
陈曼生亦擅竹刻,曾谓:“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纵观他遗下的各类作品,全无职业艺人的拘束,兴致所至,玩得随意,玩得高雅,玩得天趣横生,此等玩家,是大玩家、真玩家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