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博物馆让老产业焕发新生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带你们去参观台湾的‘长白山’。”到台盐公司台南总部采访,台盐公关处长郑阿雪很热情地专门为我们安排了特殊行程。


  当然,这并非只是观光行程,而是台盐公司让大陆记者感受他们的产业创意。


  驱车从台南市进入台南县,渐渐看到田野风光,有台糖的甘蔗基地,有从台盐晒盐场改成的工业园区……台湾已经不产盐了,郑处长是要带我们去哪里看他们的产业形象呢?


  车子驶入一个农场模样的地方,众人下车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在一片绿色田野中,赫然耸立着一座“雪山”!


  “这里是台南县七股乡中寮村,曾经是台湾最大的晒盐基地,这是我们台湾晒的最后一座盐山,有20米高,大约7层楼高。因为一年四季都是白色,所以台湾人又把这座 ‘七股盐山’称为 ‘台湾长白山’。”台盐七股盐场的潘昆山课长为我们解疑。


  从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美丽“长白山”说起,我们很快了解了台湾的盐业发展史。


  台湾盐业,自郑成功驱荷开台以来,就是台湾西南部沿海地区重要产业。美丽的盐田景观,曾是台湾人民的共同记忆,但是因为生产成本偏高,无法与进口盐竞争,台盐公司不得不于2002年5月全面关闭晒盐场,台湾晒盐产业从此走入历史。


  七股盐场是台湾盐业史上最年轻的晒盐场,也是台湾史上规模最大的晒盐场,曾是台湾工业用盐重要的生产地;台盐公司在结束晒盐产业时并没有将历史一笔勾销,反而,为了保留台湾338年盐业史料,投入巨额人力与资金兴建台湾盐业博物馆,同时,在这个原来场地上保留盐山。


  登上七股盐山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围绕这座盐山的周遭土地已经利用台湾传统晒盐素材,精心规划成游玩园区。瓦盘盐田、扇形广场、盐屋、创意盐雕及利用“盐素”所规划的各类设施,台盐公司的创意层出不穷:用盐水做成“不沉之海”,推出“不沉之海SPA池”、“水上高尔夫”和“盐山雪橇”等运动休闲项目。为了配合园区的饮食需要,台盐又研发出加“盐”的食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盐冰棒”和“盐咖啡”。更难得的是,盐场工作人员通过几十年不懈的试验,在盐碱地上种植成功了多种植物,包括美味的“百香果”。


  这样活生生的产业博物馆不但为台湾保留了历史,成为台南的地标性景观,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无数,也成为台盐公司的展示窗口,还创造营收。七股盐山园区不需要门票,只收取50元新台币的停车费。但是,游客们都会很开心地掏钱享受各种体验活动,然后,还在园区内的多元产品展示贩卖店里,购买台盐的各种不同产品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在台盐工作大半生的郑阿雪处长告诉记者,台湾在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企业或者地方政府会保留基本产业形态,记录历史,除了台盐的盐业园区外,知名的还有很多,比如台糖公司的糖厂文化园区,九份的黄金博物馆,坪林的茶叶博物馆等等,估计全台湾的产业博物馆不下百家。郑阿雪说,这些产业博物馆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提升企业和地方的知名度,具有教育和观光等多重功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