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西汉大墓考古新进展

 

错金银铜质俳优俑 新华日报  陈刚/摄

 

 

铜印(诚信)  新华日报  陈刚/摄

 

 

一号墓编钟出土场景  新华日报  陈刚/摄

 

 

一号墓铜质虎帐座 新华日报  陈刚/摄

 

 

一号墓铜鼎和铜甑出土场景 新华日报  陈刚/摄

 

    备受关注的盱眙马坝镇大云山西汉大墓考古发掘进入关键时刻。前天,南京博物院就1号大墓新发现,举行了第三次媒体开放日活动。之前,1号大墓墓主身份一直是个悬而未决之谜,经过数月考古发掘,从目前的考古证据来分析,多重信息指向了“吴楚七国之乱”的领头人刘濞。

    黄肠题凑

    一个王侯级别的墓葬

    可能是刘濞的,因为——

    他被封吴王,王都在广陵(今扬州市)一带。死亡时间与大墓断代为“景帝后期,武帝前期”年代基本吻合。

    古墓级别相当高档

    前天,记者再次进入1号大墓。越往下走,越感到墓穴里阵阵热浪迎面袭来。热浪中夹杂着土腥味,还有莫名的、只有地下才有的阴沉沉的潮湿味。数十米后,记者再次滑到大墓的中央,已是汗流浃背。

    为什么要抢在如此高温天对记者开放?盱眙马坝镇大云山西汉大墓考古项目领队、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你们往脚下看,现在挖掘向地下又延伸了将近1米。由于古墓中央部分被损严重,上一次我们没弄清古墓的结构,现在终于弄清楚了。”他指着脚下发黑的一排厚厚的木头,“这一排排木头将棺木包围起来,古代称之为‘黄肠题凑’,这可是等级非常高的墓葬形制。”

    李队长介绍,所谓黄肠题凑,是指墓葬中椁室周围用柏木枋堆垒的框壁结构,为我国汉代的一种葬制。“题凑”结构在战国时已出现,“黄肠题凑”出自《汉书》。它和梓宫、便房、外藏椁等构成了汉代帝王的专用葬制,其他皇亲国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经过天子的特赐才可享用。“黄肠”是指颜色黄而长的柏木,“题凑”是指柏木堆垒的方式方法,垒时木头要向内。“黄肠题凑”是指黄色的柏木靠头凑在一起的意思。

    李队长告诉记者,他们将这些发黑的木头取样请南博有关专家化验分析,木质为楠木,而棺木则是梓木所做。这是因为北方以柏木为多,南方则用楠木,楠木中有一种金黄色的木丝,称金色楠木,也可以比作黄肠。

    “由于1号大墓历史上被盗严重,特别是墓室中央棺木结构基本被捣毁,所以没有天山汉墓发现的‘黄肠题凑’保存完整。”李队长遗憾地表示。

 

 

(责任编辑:孙丹)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