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价拍品茅台酒之三:为什么说从红高粱种子开始,决定了茅台酒是有机食品?

  【成因探秘】原产地物种自然选择


  从一粒种子开始,演绎透射神秘的传奇。


  这就是我们熟知,但仍想深究的国酒茅台。


  穿越历史,当曾经沧海桑田,隆起为赤水河流域那一片片高山峡谷,涓涓清流汇聚为一条白练,在峡谷飞越回环。朗朗乾坤间,世居土著濮人在茅草台高声吟唱,向苍天大地敬献美酒,祭祀先祖。


  这样的画面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历史文献资料及近年考古出土文物均表明:数千年前,作为赤水河原住居民的濮人已经掌握酿酒技术。司马迁《史记》有关唐蒙取蒟酱酒进献汉武帝的记载,则佐证着西汉年间茅台镇的酿酒技术已获世人认可。此后,明清及近代,关乎茅台为黔酒之冠的记载及诗人墨客、政坛要人的吟咏可谓汗牛充栋。


  茅台酒的辉煌已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追溯源头,从一粒种子到一瓶茅台酒,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时光沉淀,千辛万苦,它始终是从大地中升华出的自然灵物。


  茅台酒的源,就在一粒红高粱身上。


  这种被当地人叫做糯高粱的红高粱,颗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蒸煮、耐翻造,好像专为酿酒而生。


  而茅台镇恰巧就有世代相传源远流长的高超酿酒技艺。


  是巧合?


  或许,更应该理解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以及几千年时光沉淀的自然选择。


  据专家考证,赤水河流域种植糯高粱的历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


  由此说来,糯高粱也可算作当地农作物的“土著居民”了,标准的原产地物种。


  切开一粒糯高粱,断面为玻璃质地,硬质、干燥、半透明。就是这样的质地,决定了它能经受茅台酒工艺的九次蒸煮、八次摊凉翻造、七次取酒。经过上千年的自然选择,人们发现,只有赤水河流域茅台镇的部分地区才能种出这种糯高粱。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达,专家们才在研究中发现,这种外表毫不起眼的小高粱,糖分、单宁、角质比例合理,淀粉含量达66%,其中支链淀粉占90%以上,为其它高粱品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作为酿酒主要原料的红高粱,衡量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支链淀粉含量越高,品质越好。


  早在2001年,当有机食品这一概念还没完全为大众所接纳时,茅台集团就开始着手建设他们的有机农庄。


  2002年,被誉为茅台酒“第一生产车间”的红高粱基地,被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为有机农场。


  茅台酒同时被认证为有机食品。


  与国际流行的有机食品标准成功接轨,让人们再度认识了“土”茅台的价值。


  这样的土法产物,原来是健康食品中的上品——有机食品。


  “土”的还不仅是种子,种植的过程也很“土”,也叫传统。


  把牲畜的粪便堆积发酵后肥田,完全不用一粒化肥。


  遵循老祖宗的耕作技术,春种秋收,人工除草、施肥……


  只看现在茅台集团有机农场的农民怎么种植红高粱,就大概知道当地几千年前的古人怎样耕作!


  当然,现代元素的运用也有,譬如说,杀虫灯。这样可以不施用任何农药杀虫,彻底挥去消费者心中的“农残”阴影。


  在这样一个严格的古法种植原则上,茅台集团以宁缺勿滥的态度发展有机农场的规模。在近10年的时间中,才在赤水河流域的仁怀部分适宜种植糯高粱的地区发展了规模化种植区。


  但是,有机农场的每一粒糯高粱,要进入茅台集团的原料仓库,还必须走过一条严格的“晋级”之路。


  收割、脱粒、包装、运输,严禁使用任何塑料制品,所有高粱全部采用纯天然麻袋进行包装,而运输车辆也必须经过彻底清洁,专车专用。


  当一袋袋糯高粱欢呼着从有机农场奔向茅台集团的大门时,还有一套更为严格的检测标准在等待着它们。


  收检人员开袋目测:颗粒饱满、色泽红褐色的通过第一关。


  发现青白色、有虫害、颗粒不均匀、不饱满的均打回原地。


  顺利过关的,还要等待农残等一系列量化指标的抽检,直到完全通过,才能成为酿造茅台酒的原料入库,等待酿酒奇妙之旅的重要一刻——重阳下沙。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