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乐亭出土:明代户部尚书王好问的神道碑(图)

 

    中新网唐山8月19日电(白云水贾伟刘江涛)河北省乐亭县委外宣局今日称,该县在县城东北部“古滦河生态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块大型石碑。经县文管所组织专家鉴定,确认该碑系乐亭籍明代进士、户部尚书王好问的神道碑。

    据介绍,“神道”即墓道,神道碑是立在墓道上的碑。此次发现的石碑高195厘米,宽88厘米,厚86厘米,碑座残缺,碑上用楷体书有“明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西塘王公神道”字样。至于在该碑附近是否还存在其他墓葬遗迹,目前正在考证之中。

    据《乐亭县志》载,王好问,字裕卿,别号西塘,乐亭双庙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先后任大理少卿、太仆、通政使、工部侍郎,刑、户两部侍郎,旋又升任南京右都御史、户部尚书,为正二品官员。

    据史书记载,王好问虽官居显位,但衣食简朴、生性耿直。其为官清正、敢作敢当,曾为了削弱臭名昭著的“宦官集团”的权势而多次上书皇上,并劝进皇上进行政治改革数件。在南京任职期间,适逢江南饥荒,王好问积极奏请皇上开仓放粮,并为了挽救饥民性命,不待旨令到达即发放赈粮,受到百姓的热烈拥戴。除了政声颇好外,王好问还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学者,史书载其“一生好学,平居手不释卷”,著作甚多,其中行世名著有《春煦轩集》三十六卷,曾由北京出版社作为古籍善本出版;其多篇词作收入《全明词》中。

    专家称,该石碑的出土为深入研究乐亭县的历史人物、文化遗存提供了确凿的物证,具有重要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