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后裔专攻蝇头小楷

  “小楷字体看着没有什么大气势,不过特别考验作者的功力,现在有心境练习这种字的人不多了。”日前在福州的一家会所里,来自厦门的小楷名家王亚楼与榕城的一些书法爱好者交流,王亚楼展示的书法作品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王亚楼的名字,在省内书法圈已不算陌生,他专攻蝇头小楷,通过十来年的努力,他的小楷字被称为“亚楼体”,在圈子中闯出了自己的名声。


  “我从小对书法就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很庆幸后来坚持把书法这条路子走下来。”王亚楼是江苏泗阳人,古代书法名家王羲之的后裔。他17岁那年当兵来到厦门,就此与福建结缘。“刚接触小楷字时就迷上了它,最终小楷字成了我专攻的方向。”


  他告诉记者,蝇头小楷在各种书体中是最耗费工夫和精力的,“一幅5000字左右的作品就得写上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更可怕的是,可能你写到4000多字的时候突然写错了或者写漏了一个字,整张作品作废,从头再来。”他说,在这么多年的创作过程中,这种“可怕”的事情就发生过好几次。“小楷创作要求严谨、耐心,比起一般人也要更耐得住寂寞。”在他看来,练习小楷也特别养心,他说迷上小楷后,自己的性格变得更为温和,心态也变得平静、乐观。


  王亚楼的作品多为抄写名著及经典经书。上海世博会厦门馆开馆时还展出了他的30幅蝇头小楷作品,其中《大学 论语 中庸》整件作品超过2万字,全长达到35米,是他创作过的最长的蝇头小楷作品。“这幅作品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写坏了20多支笔。”


  “我现在计划着创作一张百米长卷,用蝇头小楷写完唐诗三百首。等有了100件作品,就办个展览。”王亚楼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