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小步:当代青年实验艺术邀请展
当代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有30来年的历史,有人说我们的当代艺术就是把西方现代之后的艺术流派“重新走一遍”。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当社会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来袭时,不仅经济和社会管理向海外学习,艺术创作的方法论也不免受其冲击。但是,艺术创作永远不仅是解决形式或者观念的问题。艺术的脉络、艺术作品的生成轨迹——它的土壤、根基、突变和超越等自然而然的演变,是判断一种艺术是否“成立”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一个艺术家如何在现有阶段做出实质性的超越或突破是个永恒的话题。当然,我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来谈,即所谓的“成熟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家”。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其作品风格一旦被市场接受,他将很难摆脱市场“生产——消费”的怪圈。而此怪圈正是“艺术生产”的异化形态,这不仅仅意味着“艺术”沦落为庸俗的“消费商品”,而且更为可恨的是这个烂俗的金钱、名利规则如暗流般腐蚀了青年艺术家的理想和锐利。当成熟艺术家的成功“模式”取代了青年艺术家持续的“超越”魄力,青年艺术家的探索和实验将逐渐沦为艺术圈内人人传诵的“笑柄”,这似乎也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一词的颇大反讽——没有破除世俗规则的“艺术”将不能将称之为“艺术”。
由此线索追溯而上,带出这个展览命题的第二层意义。如果“中国当代艺术”还可能被称之为具备“独立内涵”的艺术,那他必须有其自身独特的生长线索。就拿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当下2010年成为即将开始的第四个“十年”。那么这个“十年”的艺术实践如何回应之前的历史,如何诠释当下的社会生态、人类生存与个体生命境遇?因此,艺术当代的突破不是单个艺术家的私事。在多元的观念取向中,如果还有一拨新一代艺术家依然坚持实验的态度,坚守反思的立场,持续在实践里探索艺术的当下走向,其意义也远胜制造一百个“艺术成品”。
也许“简单消费”是消费社会的通行证,娱乐化是当代告别过度矜持的墓志铭,但是“艺术”作为人类(高级动物)自我批判的武器,仍然行使着特殊的使命。假使实验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而用于消费的艺术却只有等待落入未来的虚空。“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的古语并不落伍,当代文化与艺术若想发展,只能在恰当的时候回避一会儿“名利场”和“虚荣心”,让“实验”成为既成事实而不是口头语,在当代艺术领域里冒险的、大胆的走一走,哪怕只迈出一小步。
向前一小步:当代青年实验艺术邀请展
第一届798多媒体艺术节——装置影像单元
策划:夏彦国,李树桥(佩佩)
参展艺术家:戴亮,方列丰,葛菲+林缜,刮子,胡庆雁,李博,李超,梁硕,宋建树,王思顺,吴啸海,雄黄社(吴海+何迟+郭海强),杨光南,杨心广,张巍,张雪瑞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