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高速路 挖到“巨石疙瘩”古墓被盗空

  墓室打开,陪葬品已被偷光,只剩个别碎片 郁闷,空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室内除了土没找到贵重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中挖出的残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盗墓者留下的洞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墓规模大


  经过昨日一整天的努力,位于洛江双阳南山社区的建于明末清初的双室古墓被打开。墓内全是积土,工作人员清理完发现,墓内空空如也,只剩些许陶罐残片和一些考古人员认为是棺木小“零件”——大拇指大小闪着金光的残片。


  此外,虽然墓碑已断掉一截,然而墓碑基座上有云纹,而且规模大、造型精美,具有一定保护价值,将被挖掘起来送到泉州市博物馆收藏。


  墓壁厚如城墙


  残片仍闪金光


  昨日上午6时30分,考古队员和工人就开工了。洛江区和双阳街道还分别派出2名协警日夜值守。


  糖水灰外壳异常坚硬,只能用分钻在墓门外层先打几个洞,并使这些“支点”连成一条直线,再慢慢撬开。近2个小时过去了,墓门终于开启。双墓门,每个小门层层叠叠地砌着砖头。每个墓门高0.9米,宽0.96米。


  小心翼翼地敲掉砖头,墓室里面满是积土。“墓室上有盗洞,雨水、土都会跑进去,日积月累就会堆满墓室。”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解释。


  所有积土直至下午4时许才清理完毕。至此墓室露出真容:墓室呈“马鞍形”,两边高中间低,长3.8米、宽2.5米、高1.5米,墙壁均用砖头铺就,底部用糖水灰“垫底”。包括糖水灰、条石和墓砖,这座古墓墓壁厚约1米,如城墙。


  令考古人员奇怪的是,两小间墓室之间并未见墙体隔开,清理积土过程中也没有发现砌墙的砖头或其他建筑材料。“可能是盗墓贼把砖头偷走了,但也不能确定两室间原有墙体隔开。”考古人员小吕说。


  墓室内没有墙体支撑,而古墓却如此稳固,令人惊叹。


  清理积土过程中发现的镀金残片,虽只比大拇指大点,但它经历三四百年的沧桑,仍然闪闪发亮。据推测,此残片应为棺木构造之一,“可能棺木镀金,这是上面的小碎片”。


  被盗已有一定时间


  疑用铁铲慢慢撬开


  “应该是用风钻打几处小洞,再用铁铲慢慢撬开的。”对于这座规模宏大、结构牢固的古墓是如何被挖开的,考古人员提出几种猜测。


  从墓室内已堆满黄泥来看,古墓被盗已有一定的时间,“至少也有几十年时间”。考古人员称,一般盗墓者挖开墓室,拿走财物后,都不会对盗洞进行回填,“下一次暴雨,泥沙就流进墓室内,时间一长就填满了”。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用炸药,“也要先在糖水灰外壳上钻几个洞,往洞里放火药,分几次才能炸开”。但这种方式可能性不大,“炸起来声音很大,会引起村民注意”。


  墓室将被拆除掉


  巨石基座被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墓碑和墓碑基座。


  古墓规模大,墓碑和墓埕规模也大。经测量,墓碑基座长3.7米、高0.56米、厚0.86米。


  墓碑虽已断掉一截,但留下的片段仍可见其规模。基座上带有云纹,造型十分精美,由于其年代久远,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经考古专家鉴定后,这块墓碑基座将被运送至泉州市博物馆收藏。


  据介绍,由于施工需要且保护价值不大,测绘并采集完各种材料后,这座古墓将被拆除。但考古人员认为,古墓基本呈现明末墓葬风格,糖水灰包裹下的墓室用条石建造,有别于用砖砌成的一般明代古墓,这也让考古界对明末清初墓葬有了新的认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