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遗”比“申遗”更值得关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徽泗县为了开发房地产,将千年古寺释迦寺毁坏,原址通过竞价拍卖成为当地“地王”(8月17日《新京报》)。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释迦古寺被毁坏并不是孤例,“建设性破坏”的恶俗源远流长——大理为扩建公路,使大理唐代建筑龙首关面目全非;江苏镇江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时下,有些地方花费巨资“申遗”,而某些地方却又在不断毁坏祖宗遗产,由此造成的滑稽局面值得我们深思。

开发商之所以敢于强势推进,主要是地方政府在背后“撑腰”。其实,对于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文物法》与《刑法》都有清晰的追责条款,却都沦为一纸空文,因破坏文物被究责的官员从未听闻。而在国外,对于这种行为,官员被究责是常态。比如2008年,韩国国宝“崇礼门”遭人放火烧毁,韩国多名高官引咎辞职。

文物古迹与经济发展本可和谐共存。面对此类千年古寺被破坏的普遍现象,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理,而应担起重责,遏制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同时,要依据法律规定,对于一些失职的官员予以问责,刹住破坏祖宗遗产之风。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