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刹住破坏文物的推土机
安徽泗县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这个“文化先进县”最近曝出一桩“丑闻”:为开发房地产,将距今有900余年的文物保护单位释迦寺毁坏。
提到文物保护,各级政府往往对盗窃、盗掘、走私文物非常重视,而随着城市开发和建设的突飞猛进,对文物的“建设性破坏”问题往往重视不够。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
禁止破坏文物,但毁坏文物行为仍然时常发生,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江苏镇江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毁的事件频频曝光。这种风气的盛行,冲破了文物保护的底线,使文物受到了难以恢复的破坏,造成了无法换回的遗憾。
文物古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一旦遭受破坏,将永不再生。如果不能及时保护好,抢救好,既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后人。因此,对于文物毁坏问题,群众反映一直很强烈,舆论的关注度也一直很高。但由于文物管理体制上的一些弊端和漏洞,有些地方政府往往以“经济建设”为借口,为了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在商业开发中屡屡将一些文物毁灭在推土机下,令人心痛万分。
毁坏文物歪风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些地方的利益冲动和人文思想的缺失。有的地方政府习惯于以性价比算账,特别是一些没有旅游价值、带不来经济利益反而需要地方政府倒贴保护经费的文物,往往被视为经济开发的绊脚石。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在文物破坏事件发生后,明目张胆地给破坏者撑腰打气。比如,泗县这起毁坏文物事件,得知释迦寺遭到施工破坏后,县文化部门下达了文物保护通告和停工通知,国家文物局甚至函告地方政府要求保护,但在地方相关领导的强令下,古寺依然没有逃脱被拆厄运。
屡屡发生的毁坏文物事件,折射出当前文物保护的困境和难度,凸显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但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是不是非得将文物送上“断头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想刹住毁坏文物歪风,首先是要强化执法。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但很多时候执法还是苍白无力。因而,要严厉打击破坏文物行为,必须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使文物管理部门能挺直腰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是要强化监督,各级人大应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监督,监督有关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第三是要强化问责。近年来,毁坏文物事件层出不穷,但对相关领导和开发商问责的却寥寥无几。所以,只有严肃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破坏者以及渎职部门和人员的法律责任,文物破坏事件才不会有续集上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