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市中心建经适房遭抵制 北京混居将成常态
新闻圆桌:贫富混居,为何双方都不满?
你赞成贫富混居吗
京沪兰三地调查
一个由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方案而派生出的概念,突然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热点。原因似乎只有一个:“贫富混居”这个略带情绪的四字词组,将大家本不乐于提及的收入差距,一下子变成了人们躲在家里也无法逃避的颇具挑衅性的现实。
事件源自7月中旬的一则新闻报道:为“遏止城市低收入群体边缘化,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兰州市政府施行在商住小区内“配建”与商住楼外观造型、色泽都一样的廉租房和经适房政策。
此前也有消息称,武汉市将不再成片开发经适房,无论开发什么楼盘,都必须拿出一定比例做经适房和廉租房;西安市也已经推行这一政策。另据消息,上海、北京、宁夏、重庆、广西等地,也已经或即将开始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限价房、廉租房、经适房。
这些层出叠比的“地方新政”,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居住模式——被定义为“贫富混居”时代到来。
其实,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已出台规定:新建廉租住房“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国家推行的保障房政策,从操作方式上来看,本身就可分为集中供应和分散供应两种——前者是通过建立“保障房小区”,由政府直接或间接出资大批量集中建设,后者则是在土地出让、普通商业楼盘开发过程中与开发商议定,再将开发的小区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后由政府回购或回收。
如今的新闻,实际是老政策的推进。现实是残酷的:对于各地政府来说,要切实落实中央规定;对于开发商来说,拿地必须要迈过“门槛”;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可让更多人圆了安居梦;对于物业来说,小区的管理需多加劳心……
但令很多政策的参与者始料未及的是,原本平常的政策推行,却引起了如此大的围观效应。如此,“贫富混居”这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概念,徜徉在 “贫富悬殊”、“高房价”、“豪宅”、“弱势群体”、“幸福指数”、“维权”等极具眼球效应的关键词中,并裹挟着随之而来的政商博弈、各阶层利益诉求及观念冲突,正共同绘就着一幅当代中国的《清明上河图》。
其实人们早该领会到,当代的中国,本身已经是一个“贫富混居”的大社区,不管你愿不愿意,大家一直生活在一起。
如何消弭贫富分化所带来的社会割裂与冲突,这是人类政治学与社会学的永恒命题。房子,在当代的中国已经成为最具价值的“普通消费品”,似乎也是贫富分化最为表象化的象征。“贫富混居”,是否堪当“缩小贫富差距”、平缓社会矛盾的中和剂?它真的能够如策划和实施者们所期待的一样,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么?“混居”所带来的麻烦,又有多少是由“贫富”造成的?这一理念的各方当事者们又会面对怎样的复杂局面?
8月,本刊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兰州三地,实地调查了“贫富混居”模式下保障房建设的理想、期待与现实。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