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灯的中国式浪漫

农历七月初七,

正是七夕,

推窗可见

天上银河

牛郎织女正相会,

瓜果架下

可闻世间男女

脉脉含情细语。

古有习俗,

在水边放一盏荷花灯

为有情人许愿;

如今我们宅于水泥森林,

不妨在屋内

点亮古韵悠悠的灯,

为七夕情人节

制造一点中国式的

浪漫情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夏秋之夜繁星朗朗,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亘古不变。如今许多现代人也不忘每年七夕与心爱的人在家观星夜话。不妨把明晃晃的荧光灯关掉,换一盏古朴幽雅的中国式灯具,让幽幽光线透过传统的织锦、刺绣、麻布溢满居室,或是从陶瓷、漆木、竹条中漏出,营造古典浪漫的氛围。在七夕点一盏中式灯与伴侣依偎,既是应景,也是一种永恒的返璞归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统意义上的灯具,色彩上多用热闹的红、大气的绿、宁静的蓝、祥和的橘生出浪漫情愫。新中式古典灯具颜色的选择,也被东方审美深深感染,红色仍是主打,另外还有沉稳的黑、纯情的白,色调浓重而且纯粹。

鲜艳的“中国红”与“水墨”结合是常用的色彩搭配,红黑相间让人想起对联传承千年的神韵;原木色灯具框架和扎染蓝花的灯面,恰似江南水乡的温柔;大片的白作为底色,点缀本色的红、黄、紫、绿,则代表着民间手工艺的精粹。

中式古典灯有很多造型,即使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也能在不经意间为居室增添些许文化气息。最传统的是仿造中国古代灯具所做的设计,如 “长信宫灯”、“荷花灯”、“大红灯笼”。

可如果一味简单模仿传统灯具,有时会让居室显得陈腐古旧,于是一些改良的设计涌现出来——有的设计师减去宫灯上的繁复檐角雕饰,只取用其整体的框架,并保留多棱多窗的特点,使灯具显得简约大方;也有的设计师会将花形灯具抽象化,把花的廓形用现代的手法糅入到吊灯当中,让天花板上垂落的花灯既有中国古典美,又不落俗套。

另一些古典灯具的造型更是融入了其他艺术素材,如兵马俑、汉陶俑、唐三彩、宋彩塑、明陶瓷灯,在落地灯和台灯的设计上屡见不鲜。而不管是立灯、座灯、吊灯、壁灯,这些中式古典灯都兼具现代功能与古典风格于一身,并非好看不中用的摆设。

灯具的中国元素还可以体现在材质上:实木、陶瓷、绢纱、漆器、天然玉、丝绸、棉麻、羊皮等都是很有中国特色的灯具材料。棉麻的粗糙带来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丝绸的柔顺带来舒适和宁静;羊皮古朴典雅;玉器温润柔滑;青花瓷的蓝白相间则透着一股素雅之美。

灯具的木架多使用老榆木等实木,木纹如中国水墨画行云流水般挥洒飘逸,上彩漆显得精致高贵,上清漆则质朴本真。灯罩上随意勾勒一两句耐人寻味的诗词,能提升灯具的内涵与品质,体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如今更有设计师选用麻作为中式灯具的灯罩面料,他们用精细的剪纸效果,在麻料上打出各种图案,灯光从花卉枝叶中透出来,清新雅致,充满怀旧情愫。当灯光亮起的时候,“剪纸”孔中透出那星星点点的亮光,仿佛从贴着窗花的窗户透出一束温暖。不过,麻料也有小缺点,由于织物相对较密,透光性不是特别好,投出的灯光也显得黯淡昏黄。因此,不宜用于客厅、餐厅照明,最好放在卧室,浪漫温馨。

很多创新的中式灯具,内罩仍是采用PVC阻燃环保材料,而外层则大做文章,除了麻料、宫纱、陶瓷,还加入了麂皮布和绒布,使中国风情与现代元素混搭,在灯饰上迸发出低调的浪漫气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七夕用古典灯具饰家,照出来的灯光不宜太亮,舒服温暖即可。一盏普通的节能灯披上一件中式“外衣”,在漆黑的夜晚增添别样的美感。祥和的灯光和古朴的造型,让家充满朴实隽永的韵味。

灯具要同房间的高度相适应。房间高度在3米以下时,不宜选用长吊杆的吊灯及垂度高的水晶灯,否则会有碍安全。

其次,灯具要同房间的面积相适应。其面积不要大于房间面积的2%~3%,如照明不足,可增加数量,否则会影响装饰效果。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