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保卫七夕文化 抵制低俗爱情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8日,一名外国青年在“珠联璧合千人相亲会”活动现场登台寻觅“另一半”。当日,一场“珠联璧合千人相亲会”在苏州举行,众多青年男女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活动,或是贴上联系方式,或是拿笔记录,不少青年人还通过上台展示自我的方式真诚积极地寻觅自己的“另一半”。新华社发(朱桂根 摄)

10日在河南开封举行的中国七夕文化论坛上,保卫七夕文化、抵制低俗之风成为谈论的焦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应当弘扬七夕文化所表现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抵制低俗的爱情观。

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七夕文化与时代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开场便指出,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只知道情人节不知七夕节的迷茫,把七夕节误读为“中国情人节”的谬误,有意无意地抽掉了七夕节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使得七夕失去了魅力,导致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节日而追捧洋节。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向与会者讲述七夕文化的意义时指出,七夕文化中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最集中的代表,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

傅功振教授非常担忧地告诉记者,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了,如果日本申请七夕祭,也会成功,日本七夕祭的活动已经深入到小孩子心中,活动搞得非常好,但我们的七夕过节气氛却在慢慢变淡。

在谈及如何抵御西方文化和低俗文化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夏挽群建议,我们要把民族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并把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能否守住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对我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认识能力、继承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考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提出建议,可以在开封建立“七夕文化研究基地”,整合各地的研究力量,持续推进七夕文化深入研究。

开封市委宣传部长张勇告诉记者,举办这次论坛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如何保护和发扬七夕文化。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