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古墓随时可能坍塌 考古人员冒危险进行挖掘

 

古墓发掘现场。郭立亮/摄

 

    7月6日,谭远辉得知桂阳县发现古墓,十天之后他带队赶往现场。当时,当地文物部门已经对墓地进行了初步保护,墓地覆盖上了雨布,周边也附上了水泥加固。能亲手主持发掘这座壁画墓,谭远辉非常高兴,但是考古工作除了神秘之外伴随的是随处可见的危险。

    一是由于墓室内空间十分狭小,而内部处于常年封闭的状态,因此刺激性气味极其浓重,考古队员无法靠近墓室长时间工作。“我们只能在砖椁上先打开一个小孔,接上电风扇,加速里面的空气流通,就这样吹了两三天,等到味道不那么浓重,我们的队员才能继续工作。”在揭开棺盖时,考古队员们也用了同样的方法以应付这种刺鼻气味。

    二是因为砖椁顶部是用砖砌成的圈形顶,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这些石砖于千年之后重见天日,无法保证还能持续良好的凝合程度,随时有可能坍塌,进入墓室内工作的考古队员是冒着被砸伤的危险进行照相、拍摄、绘图等记载工作。这些工作结束后,考古队员一块一块地拆除了砖砌圈形顶,排除了墓砖可能坍塌的险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