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艺术品拍卖市场悄然“升温”

“6万!一次!两次!三次!啪!”昨天,在2010泰州恒盛首届艺术品保真拍卖会上,经过“激烈较量”,一幅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最终被买家收入囊中。据悉,此次拍卖会共拍出400多件艺术品,总成交金额120多万元。此起彼伏的槌声,不仅拍出了艺术品,也“拍出”了一个正在“升温”的艺术品市场。

 

泰州恒盛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箎介绍,此次共有576幅书画和291件瓷杂作品参拍。“是我市艺术水准最高的一次拍卖,特别是书画作品,汇聚了林散之、韩敏、尉天池等国内大家之作。同时,这还是我市首度举行‘保真拍卖’,拍品均经专家鉴定。”

 

据了解,此次有超过300人参拍,而现场参观人数更多达3000人。记者在拍卖现场看到,不少作品“争夺战”甚是激烈。一幅中国美术学院王冬龄教授的书法,起拍价为8000元,加价幅度为500元,眨眼工夫,价格就飞蹿至13000元。

 

据我市藏家介绍,以往泰州艺术品市场一直很“闷”。2006年,泰州进行了一次艺术品拍卖,参者寥寥。今年5月,恒盛尝试着举行了一次艺术品拍卖,当时大家感觉市场开始“动起来”了。而8月的这次拍卖盛况,则让人感到这个市场“热”了起来。

 

“民间有这么句话,‘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清华大学文博国际艺术中心古玩器物项目培训部华东地区负责人顾建中告诉记者,按国际通例,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消费行为就会“转型”,人们对高档消费品需求将大幅增长,艺术品市场也会启动发展。2007年到去年,我市人均GDP从3500美元跃升至5000美元,远远超过了1000美元底线,这为艺术品市场发展打下了充分的“伏笔”。

 

在本次拍卖活动中“连下几元”的吴晔,是苏陈镇的一位老板。他说,自己企业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有了钱,自己也有了搞收藏的底气,他计划每年拿出几十万来参拍。

 

泰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收藏拍卖热”兴起的另一原因。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常务理事姚江进分析说,泰州自古盐、税文化发达,商贾云集,且历史上基本未受大的战争冲击,因此文化“底子”很深,文化遗存很丰富。

 

市区赵抒薇女士特地从家中“老物件”里翻出6件“五福捧寿盘”作品,参加这次拍卖。可惜因为价格原因,最终流拍,但赵女士表示,以后还会来参加类似活动,认识更多收藏家。

 

此外,当前投资渠道变“窄”,也促动我市艺术品拍卖市场升温。今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使得楼市呈观望状态;而高风险的股市,也令不少资金生畏。泰州市古玩收藏协会会长盛泰明认为,“在其他投资尚无明朗方向和缺乏稳健回报背景下,艺术品市场成为投资新热点,是理所当然的趋势。”

 

“咱家也有‘好东西’”

 

此次拍卖活动期间,泰州恒盛拍卖有限公司专程请来三位国家级专家,为泰州市民免费鉴宝。不少市民打来电话说,“咱家也有好东西”。

 

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常务理事姚江进说,泰州民间“好东西”确实不少。

 

在一位老人家中,姚江进发现了一幅陆俨少的山水画,有2平方尺大小,为陆俨少1976年所作。陆俨少为当代国画大师,其一本《杜甫诗意百开册页》,曾拍下6930万元的天价。

 

“林散之的作品,泰州也有不少。”姚江进看了七八张,发现其中3张为真迹。而在当前拍卖市场,一幅3平方尺作品的价格,在5万元至8万元之间。

 

“泰州的老画也挺多。”姚江进说,一位市民向他展示了家中所藏清代“扬州画派主将之一”陈锡蕃的四屏条。“画面为人物、山水,品相相当好。”姚江进认为,老画历史价值非常高,虽然当前市场价位不是很高,但未来升值空间极大。

 

而最让姚江进“没想到”的是,他在一位市民家中居然“足足看到70多方近现代篆刻家的印章”。有鸡血石、寿山石、青田石等材质,“这些印章非常珍贵,仅从用材上来说,有些石头目前市场上已几乎绝迹。”

 

【编辑:马海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