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的汉奸生涯 可以认为是"汉奸的楷模"(图)

 

当时被日军炮火击坏的山海关城门。张静/翻拍

 

    再说张海鹏,他这个汉奸当得十分卖力,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汉奸的楷模”。在进犯热河之前,日军也想耍弄吞并黑龙江的那套鬼把戏。即让张海鹏先打,如果能打下来,那就说是中国人“内乱”;如果打不下来,那就顾不了许多了,由日军“亲自剿匪”。

    为了师出有名,日本人特意编成了“伪满讨热作战军”,赏给张海鹏一个“伪满讨热作战前敌总司令”的头衔。不过,张海鹏仍然居于张景惠之下,人家张景惠是“伪满讨热作战总司令”,进犯热河的命令就是张景惠下的。但张海鹏的“前敌总司令”也是手握“实权”,虽然他的“实权”要由日本顾问佐久间亮三、金川耕作等人“首肯”才能实现。但在屠杀中国抗日分子时,张海鹏和日本主子总是不谋而合。张海鹏认为,反对他就是反对溥仪,而反对溥仪,就是不忠,不忠的人就得“满门抄斩”;同时,反对他也是反对日本人,反对日本人,也得“死啦死啦的”。这么一来,热河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就拿榆关战役来说吧,有资料记载,中国守军阵亡412人,负伤174人,而山海关城内死伤人数竟达4000多人,竟数倍于守军。不难想见,有些平民死亡,并不是因为什么“大满洲国”,而仅仅是因为这个平民不肯交出他爷爷留给他的金戒指;而一个女人长得略有姿色,也可能是她凄惨死去的全部原因。

    进犯热河时,张海鹏倾其血本,投入了他的所有“本钱”,5个支队,1个骑兵独立团,还有两个炮兵大队。我想,我们完全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日军和张海鹏的伪军,就在有些县、镇沦陷之后,他们仍然相互配合,以“剿匪”的名义,施以袭击和围剿。对于群众自发的抗日行为,如当年承德、兴隆一带孙永勤组织的抗日武装等,日伪军则大搞“株连”。如果从哪户人家飞出一粒子弹,那么,不光是这户人家要消灭,整个村子也可能被烧掉。因为在日伪军看来,这个村落就是“匪窝”,至少是“通匪”。想来,三光政策并不是冈村宁次的“专利”,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日伪军早就这么干了。

    在进犯热河时,张海鹏也的确出力不小。他的伪军于2月中旬抵达开鲁,随即命令伪军第一支队王永清协同日军茂木骑兵旅团进攻林西。驻守林西的汤玉麟部董福亭旅未作抵抗,火速撤退,这样,日伪军便占领了林西。3月上旬,张海鹏率主力进抵赤峰。后来,日军第八师团、第六师团、茂木骑兵旅团进犯热河省西境、南境之时,张海鹏命伪满军第二支队为先锋,为日军“探路”。承德失陷后,张海鹏将“伪满讨热作战前敌司令部”迁至承德,又命第四支队进驻丰宁,第三支队进驻隆化。可以说,日军之所以进展迅速,与张海鹏的“帮助”是有着一些关系的。当然,“胡子”出身的张海鹏在行进过程中,“收获”颇丰——“征用”和“抢掠”之间的区别本来就很模糊,而具体数目则无从查考。

    张海鹏的“省长”生涯

    张海鹏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得到了日本主子的青睐和认可,也终于盼来了梦寐以求的“省长”宝座。1933年5月,张海鹏就任伪满热河警备司令兼伪满热河省长。当上“封疆大吏”后,张海鹏也不懈怠,因为他盼这个位子已经太久了。上任伊始,张海鹏主要抓了两件“大事”:一是派兵清剿汤玉麟残部,二是号召广大农民兄弟种鸦片。

    在热河种植鸦片,肯定不是张海鹏的首创,但在张海鹏任期内,热河鸦片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倒是真的。据《辽宁文史资料·前热河地方烟毒史话》记载,从晚清到解放前,热河一直是“鸦片特产区域”。光绪年间,曾三令五申禁绝鸦片,平泉、凌源、朝阳和赤峰的鸦片种植量有所减少,但在偏僻山区,仍有大宗种植者。很多人把鸦片种在深山里,官府也奈何不得。所谓禁绝,不过是官样文章而已。北洋军阀时期,禁绝鸦片的规定更成具文。一为军阀们要忙着打仗,没有精力管理地方,再则,他们也确实需要鸦片,打仗需要钱吧,那个时候,鸦片也是硬通货。据《朝阳县志》记载,1915年,朝阳东南部种有鸦片,热河都统姜贵题派热河警备所长冯梦云督令铲除,几乎激起民变。而在平泉、凌源,也有类似记载。另据《前热河烟毒史话》记载,有一次,热河某天主教堂神甫将该省种植鸦片的情况告诉了外国记者,外国记者便要去采访,打算将此事曝光。姜贵题想了一招儿,派一队“官兵”扮作土匪,叮哩咣当一阵乱枪,把外国记者给吓回去了。1918年,凌源县县长邱方煜严格奉行禁绝鸦片的政策,曾处死两名鸦片种植者。当地士绅以“灾年歉收”为辞,强烈要求种植鸦片,并联合一批人到承德请愿,最终,邱县长竟被都统姜贵题免职了事。由此可见热河烟毒的泛滥程度。

    而张海鹏的“好榜样”汲金纯也曾为此出过力。1921年,此公出任热河都统,公然以热河贫瘠为由,大开烟禁,明令热河全省可种植鸦片。热河盛产鸦片,更闻名于世。汤玉麟任热河都统的几年间,也大力“扶持鸦片产业”。《前热河烟毒史话》称:“1933年初春,日本帝国主义者进占了热河全省,一如汤玉麟时代,让人们种植鸦片,片收烟捐。”而据曾任伪满热河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的富璇供认:“张海鹏在伪满热河省长任内,在日寇中野琥逸总务厅长主持下,由他的命令,令热河省大量种植鸦片,并对热河省各旗、县进行治安工作,这一切苛政,是给热河省人民很大的毒害,给日本帝国主义作成了殖民地政权。”

    张海鹏充任“侍从武官长”

     1934年10月,张海鹏被免去热河省长的职务,改称伪满皇帝溥仪的侍从武官长,他终于又一次实现了他的“保皇梦”。侍从武官长的主要职责是把伪满军的军状上奏溥仪,并将溥仪给伪满军的敕谕、敕令下达;秉承溥仪的旨意,视察、慰劳伪满军;代表溥仪参加各军事学校学生的毕业典礼。按照伪满“官制”,侍从武官处的编制为:侍从武官长一人。主任侍从武官一人,侍从武官四人,分别为步兵武官、骑兵武官、蒙古武官和海军武官各一人,此外,还有其他职员,总共10人。

    侍从武官的人选,是很挑剔的,一定要“思想纯正”、“忠诚可靠”的人,又须经过军事部、宫内府和关东军三方同意才能决定。侍从武官长的位置也相当重要,当伪国务总理张景惠、伪议长臧式毅上奏溥仪各项法令、议案,呈候批示时,由武官长率领武官二人随从溥仪驾临勤民楼。还有,各司令官军情上奏、接见“外国使节”,“建国节”等需由溥仪亲自出席的重要仪式,都要由侍从武官长率领两名武官“护驾”。溥仪“出访”日本时,张海鹏也曾随同前往。

    在侍从武官长的位子上,张海鹏干了8年。1941年2月,张海鹏被免去侍从武官长职务,以伪满将军身份在长春居住。日本投降后,张海鹏再一次展现了他的逃跑本领,躲到锦州笔架山的一个寺庙,出家当了“和尚”。解放后,又逃到北京,以为那里人多,不易被发现,但没过多久,还是被抓了起来,1951年,张海鹏被人民政府镇压。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