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把尊严还给文化遗产(图)

 

单霁翔 黄筱/摄

 

 

    “看看这些千城一面的建筑,你能分别认出它是哪个城市吗?”在演讲中,单霁翔无数次痛陈城市文化的危机与问题。照片由清华大学“城市化”与“城市文化”课题综合报告提供    

    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地呆在角落里,而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的发展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     

    谁创造了文化遗产?谁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力量?这些都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问题。     

    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编者按】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这个世界的沧海过去,更使现在的环境焕发着悠久魅力和时代光彩。

    单霁翔,早年曾从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曾主持过多项广受好评的文物保护工程。2002年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以来,一直积极探索城市化加速进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这些年,他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遗余力推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大遗址保护,孜孜不倦地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通过演讲著书等形式宣传乡土建筑、工业遗产、20世纪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文化遗产的新领域。特别是倡导设立国家层面的“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今天,正值中国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他走进人民日报“文化讲坛”,发表了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下面是演讲摘编。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化遗产,让城市更美好》。

    与具有大约40多亿年历史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而与具有大约3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相比,城市的历史也相当短暂。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城市历史至今只有6000多年。然而,当人类一旦走进城市,人类社会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我国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上千万人会涌入城市。北京的人均GDP从3000美元到一万美元,用了不足十年,而英国用了180年,美国用了90年,这对于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如何利用城市的文化遗产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城市文化危机加剧。我把它们归纳成下面的八个问题。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