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乌铜走银的民间艺人
说到中国铜艺,人们不自觉的会想到北京的景泰蓝,其实,我们云南的乌铜走银历史上曾与景泰蓝并称“天下铜艺双绝”。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北京景泰蓝风生水起,一路走红,成为我国知名的铜器工艺品,而云南的乌铜走银却销声匿迹,已经到了失传的地步。近年来,这一濒临灭绝的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又在晋宁县晋城镇天城门村有了新的传人,他就是在困境中传承民间艺术的农家子弟袁昆林。
一
上世纪20年代,袁昆林的爷爷袁家和在昆明一家银铺帮人做乌铜走银,熟练掌握了乌铜走银的制作工艺。当时的乌铜走银很受达官贵人追捧,但能做乌铜走银的只有袁家和所在的这家店铺,袁家和是店里的技术骨干,曾给黄埔军校做过一批奖励给优秀学员的乌铜走银墨盒。新中国成立后,袁家和回到了晋宁县天城门村,他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袁万里(袁昆林的父亲)。十年浩劫中,他们简陋的作坊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收藏多年的乌铜走银珍品和过去请画师画的图画也在“破四旧”中毁了。
1987年的一天,14岁的袁昆林随父亲袁万里到昆明走访亲戚,无意中在街头看到了一件乌铜走银制品,袁万里激动不已,并把自家制作乌铜走银这一曾经的辉煌讲给袁昆林听,小昆林听得如痴如醉,回家后逼着父亲教他做乌铜走银。
制作乌铜走银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阴刻微雕等技艺。在父亲的指导下,袁昆林勤学好问,悉心钻研。当时,天城门小梨凹村与袁昆林年纪相仿的青年都从事篾编赚钱,袁昆林却放弃赚钱的机会,一头扎进乌铜走银工艺的学习研究之中,连周围的伙伴都疑惑不解。成家后,袁昆林不能再依靠父母了,但他仍然痴迷乌铜走银,一钻进杂乱的加工作坊就出不来,常常连饭都在作坊里吃,田地里的活计由妻子一人承担。袁昆林制作乌铜走银不但不能赚钱,还经常借款添置工具,购买铜、银等原材料,同时,他还到四川及省内的大理、丽江、红河、通海等地考察有关民间工艺,弄得家徒四壁,欠下一屁股两肋巴的账,妻子怨气冲天,母亲也指责他不务正业。
二
乌铜走银的奇妙之处就是将红色的铜变成乌黑色,然后在表面阴刻纹饰,在纹饰内镀上白色的银,使其呈现出黑白分明的效果,既雍容华贵,又瑰丽多姿。
1993年,袁昆林掌握了乌铜走银制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并得到父亲的肯定,但他并没有满足。他认为,乌铜走银的工艺价值不仅在于冶铜配方的掌握和胆胎原型的制作,还在于阴刻图案是否美观,于是,他又开始学习美术知识,特别注重古代花鸟鱼虫、梅兰竹菊、龙凤鹿鹤等图案的绘画和设计,并在古朴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新的审美意识,使乌铜走银工艺品实现古为今用、雅俗共赏的效果。
2009年4月,袁昆林的父亲袁万里不幸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这位身怀绝技的老人对袁昆林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你一定要把乌铜走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按照父亲的教诲,袁昆林制定出自己的发展计划:利用现代科技扩大生产规模,把乌铜走银做大做强。
迄今为止,袁昆林加工制作的乌铜走银工艺品百余件,有花瓶、笔筒、墨盒、泡壶、烟锅头、鞋形水烟筒等,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市民间工艺协会等单位收藏了他10余件乌铜走银工艺品,台湾商客曾多次前来订货,就连清华大学、四川美院及云南艺术学院的有关教授也多次来信来函洽谈工艺合作事宜。2004年12月,他的“乌铜走银”作品在昆明市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参展;2007年4月,他获得云南省经济委员会授予的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12月,在昆明·中国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他荣获昆明市十大工艺美术师称号,在同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他的参展作品获得2008“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精品奖铜奖。2010年1月,他还庄重地与专营铜艺的大理石寨子南诏铜艺公司签订下了一份合作协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