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读帝"走红网络 "爱书人"或让作家"吐血而亡"

    “这哥们太狠了,绝对是‘站读帝’啊!”如果有人在面包店,站着把面包吃完后拒绝付钱,肯定会遇到麻烦;而那些在书店看完书不付钱的读者,却被网友戏称为“站读帝”。在店堂里站着或坐在台阶上把一本书看完的场景这几年已不新鲜,艰辛的看书样子扎堆成群后,有人称是“书价上涨后无奈的爱书气氛”。眼下,持同情理解的公众舆论显然出现某种分裂,直白的批评风声水起,是冲鼻的辛辣!    

     7月22日晚上6点51分,一名叫“望不到爱情”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写道:“哈,看了一下午,总算在新华书店把《藏地密码8》看完了,脚都站痛了,结果还是没有写完啊,又要等待了……”谁也没想到,这番感叹会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争议。

 

    事件导火索:站着读完33万字的《藏地密码8》   

    《藏地密码》是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自2008年推出后,迅速走红,成为令人瞩目的超级畅销书。上个月,该书刚刚推出第8部,讲的是西藏著名传说喜马拉雅雪人之谜,再次引发众多西藏迷的追捧。    

    “望不到爱情”在书店站着读完多达33万字《藏地密码8》的微博发出后,不断有网友转发、评论这条微博。有网友惊呼:“写书的作家看了,肯定吐血而亡;出版社看了,绝对泪流满面!”“这哥们太狠太有毅力了,绝对是‘站读帝’啊!”    

    网络名人老榕也转发了这条微博,他的评论则明显带了几分火药味:“都这样,以后写书的喝西北风啊。强烈要求以后书店计时收费!”还有人跟帖出谋划策,建议《藏地密码》的出品方读客图书搞个《藏地密码》“站读帝”大赛,书店门口站一排,能站着把《藏地密码8》读2小时的,加送《侯卫东官场笔记》一本,因为“十几年前新加坡有个家具商场6周年庆,摆了若干把高级椅子在大门口,你能坐下去6小时不挪屁股,椅子就归你啦”。

 

    网友大辩论:最畅销的书才能站着读完?!        

    随着这条微博被转发的次数越来越多,更多的网友加入到讨论之中。记者注意到,到晚上10点40分,由《藏地密码8》遭遇“站读帝”引发的讨论,已经赫然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颇具戏剧性的是,这条微博也引起了《藏地密码》系列小说出版人华楠的注意,华楠用实名回复了网友“望不到爱情”:“在书店站着看完《藏地密码》?呵呵,你太狠了,以后我要派业务员去书店收‘站票’!”随即他又回帖道:“谢谢你对《藏地密码》的喜爱。”    

    更加“雷”人的是,有出版界人士跟帖安慰华楠:“日本畅销书《这书要卖100万!》的作者井狩春男有一个著名观点:‘只有最畅销的书,才能让人站着读完!’从这个角度说,《藏地密码》遭遇‘站读帝’是好事!”也有网友认为,站读行为是合理利用资源,网友“老看盗版电影”就说:“当年我在书店看完了好多书。我们同学读研究生时没钱买参考书,直接带本子进去抄。”

 

    书店吐苦水:书店最怕最恨“站读帝”    

    昨天上午,记者到几家书店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了不少“站读帝”的身影。他们有的一目十行,有的留神细读,其中不少人看完后随手把书扔在一边转身就走。    

    在一个小时内,记者累计统计了52位进出书店的读者,发现竟然有将近60%的读者只看不买。对于这类只看书不买书的“站读帝”,书店人员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是否有应对之策?光合作用书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书店最怕最恨“站读帝”,“书店不是图书馆,我们靠卖书来维持运营,但很多读者只看不买,而且看完后随手乱丢,严重影响了书籍的展呈和买卖,让人头疼!”他说,书店无权禁止读者翻阅,是否购买是他们的权利,“但是只看不买,这让我们很伤脑筋!”    

    然而,最让书店心惊胆战的是,暑期期间,会有大批学生涌进书店,成为“站读帝”。本文截稿前,记者再次登录新浪微博,发现关于“站读帝”的讨论依然火爆。《藏地密码》的责编闫超给引起这次网络讨论的始作俑者“望不到爱情”如此留言:“被你的精神感动,读客图书决定送你一本《藏地密码8》。”

 

    相关:   

    “站读帝”风景透射出社会的进步

 

    正如媒体观察所见,广泛存在于书店中的站读现象越来越多元化,有钱的没钱的,一个人或者一家子,有的人为了阅读来这里,有的人为了享受阅读的氛围来这里,他们都通过有选择的阅读,最大程度地弥补自己的求知欲和不足。

    世界杯捧热了“章鱼帝”,但“章鱼帝”最近也让位给了“站读帝”。名为“望不到爱情”的网友在微博上自我感叹:“哈,看了一下午,总算在新华书店把《藏地密码8》看完了!”一人站读不要紧,万人惊呼遭不住,有说“作家看了吐血而亡”,有说“出版社看了泪流满面”。“站读帝”其实早就存在,各种跟帖惊呼都只是一时的言语狂欢,倒是对“站读帝”难得的高调围观,其中深意值得国人玩味。

    “站读帝”究竟什么时候得以在书店站稳脚跟,甚至这么明目张胆地炫耀自己的站读业绩,这个潜移默化的社会变迁和思想转型可能很难准确地找到历史分界点。我们可以清楚地记得,起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书店里看书还不能算是一件放松的事,“站读帝”“坐读帝”们更多是以游走的姿态,忐忑不安地应对着书店工作人员们或明或暗的眼神责难。蹭书人和卖书人关系之紧张,恐怕蹭来的内容也都是囫囵的枣,阅读快感更会严重打折。

    遥想当年,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环境先天不足,文化产品并不丰富,再加上这种缺乏快感的阅读,或许将很多游离于可读与不可读之间的潜在阅读者,就这样轻易地抛弃。再大胆联系当今“中国人不阅读”的文化断层忧思,一个民族的阅读断代,或许从当年书店的这种氛围就能看出一二。书本承载的价值,在经济压倒一切的社会发展路径中,更多关乎于书本背面的商业标签,而被忽略了其所转承的文化和人情冷暖。

    由此,从最初的拒绝,到后来的容忍,到现在很多书店主动设置沙发、长凳和桌子,配上舒适的音乐,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彰显书店及社会对站读者态度的改观,也体现着他们对文化阅读的敬意和对销售方式的思考。

    这确实不失为社会的一大进步。正如媒体观察所见,广泛存在于书店中的站读现象越来越多元化,有钱的没钱的,一个人或者一家子,有的人为了阅读来这里,有的人为了享受阅读的氛围来这里,他们都通过有选择的阅读,最大程度地弥补自己的求知欲和不足。此时的书店,很大程度上更像一个社会教育的载体;而这种公众场合的站读,有着比私人阅读更广泛的感召力和传染性。这或许才是很多人很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原因。

    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无不是热爱读书的国家和民族。如果一个城市可以有景观,那在街头、公园、书店里低头阅读的人们,必定是最美的风景———包括“站读帝”。(成都商报 曾茜)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