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申:我为何说《砥柱铭》是真迹(图)

  7月18日晨8时,央视四套《中国新闻》栏目以“天价《砥柱铭》疑声四起 真假各有论据”为题播发了一条新闻;1个小时之后,《砥柱铭》“挺真派”傅申先生在2010中国苏州(沧浪)书法史讲坛上,以“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为题,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学术讲座。讲坛学员、闻讯赶来的苏州市民,以热烈的掌声向傅申先生致谢。傅申教授目前是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


  疑是旧疑,却有新知


  傅申先生是海内外公认的黄庭坚研究权威专家,之所以能成为权威,是因为他研究过多件现存的黄庭坚真迹。


  1965年,他进入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开始接触黄庭坚书迹,大字行、楷书中,《松风阁诗卷》是公认的名迹,其次有《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然后是《发愿文》卷;在赴美学习期间,又多次观看研究了张大千旧藏黄庭坚书《为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以及黄庭坚草书最长卷《廉颇蔺相如传》卷。他还在上海博物馆的旧馆观赏了黄庭坚《华严疏》,在日本收藏家处观赏了《经伏波神祠诗卷》,观赏了东京博物馆的《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稿》以及藤井有邻馆的《砥柱铭》。——“你要研究一个人的书风,就必须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料,否则,是很难下结论的。 ”在昨天的讲座中,傅申表示道。


  他认为,对于一件作品的鉴定,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纠错,纠差,“因为大名家也不可能件件是精品,字字无不足。苏东坡的《寒食帖》很好,可是他写不出第二张来了,这个道理就像现代体育比赛,跳得最高,跑得最快,这些纪录都只有一次呀。 ”


  1975年第一次见到《砥柱铭》,傅申带着自己对《松风阁诗卷》近乎膜拜的第一印象“对《砥柱铭》的真伪不能遽断而存疑”;今年春天,他又见《砥柱铭》时,“35年前的那些疑问还是存在的,但是我决定要从头来过,逐字比对。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傅申认为,这件《砥柱铭》是黄庭坚大行楷书由前期到晚期书风转变时的作品。


  上了一堂缜密的“书法破案”课


  专业的书法鉴定几乎等同于侦探破案,这是昨天在现场聆听傅申先生讲座的不少听众的第一感觉。“可是,傅先生讲得很清楚,很透彻,我们都能听懂。”讲坛后排是多位闻讯赶来旁听的普通苏州市民,大家特别对讲座中播放的200余张高清图片印象深刻,图片每有更新,座中拍照者四起。


  因为自己初见《砥柱铭》时也是怀疑派,所以,傅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回答当年自己的疑问。在“笔法结字”、“异写字”、“补笔字”、“从山谷书风的不断变易”这四块重头戏中,傅申把《砥柱铭》与黄庭坚的存世真迹进行比对,既比好的,更要比坏的,那些只有黄庭坚才会有的特点。


  除了这些技术手段外,傅申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此卷真伪的判断上,另有一则重要的补充,那就是要特别认知黄庭坚对他自己的书法进境具有高度的自省自觉和精进的精神,因而造成其书风的不断变易。 ”这是傅申从黄庭坚自己的多件题跋与书札中发现的。而且,这个特点,在另一位大书法家赵子昂身上也发现过,赵氏在面对自己四十前的一件作品时感叹:“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 ”


  傅申据此认为,正是因为每位书家的高峰时期各有不同,或在壮年,或在老年,后人当然不能要求流传至今的山谷真迹都是同一种风貌,同等的品质。我们应该在不同的表象下寻找其共同的根本性,这是“异中之同”;同时也要在貌似的作品中挑选出伪仿品来,也就是要侦破“同中之异”。


  断真要比判伪难得多


  在课后的交流中,有一位在保利拍卖预展现场观赏过《砥柱铭》的学员表示,自己看到《砥柱铭》的图片时,觉得“靠不住”,可是到了现场看到实物后,发现原件神采飞扬,气势不凡。傅申笑眯眯地说道:“对了,这就是鉴定者一定要看到实物的原因。而且,看一件不够,要多看,多比。 ”


  傅申告诉记者,书画鉴定虽与考古鉴定有相通之处,但两者比较起来,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后者可以引进不少新技术,而书画鉴定却不能“破坏性鉴定”的;另外,在考古断代上几百年的时间差也许算不了什么,可是人不过百年生命,因此在书画鉴定上则要精确到十年、五年之内。比如,在《砥柱铭》上第二位题跋的汪应辰,他认为《砥柱铭》系“鲁直元祐间字也”;而傅申认为也许是更晚一些的1094年-1099年的黄氏作品,这其中相差几年呢?最大者不过8年!


  所以,判断出是不是作者的真迹,只是第一步,还要判断出是这位作者在哪个时间段的真迹、特点如何。回答出这些问题,才算是专业意义上的鉴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