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电子间谍" "波兰三杰"与最悲情的密码高手

    热播电视剧《暗算》中,由王宝强扮演的特情人员阿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他那对能侦听出无线电码的神奇耳朵,让人惊叹不已。

    不过,阿炳充其量只算是普通间谍,称不上电子间谍。要想成为电子间谍,必须在数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昨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高金虎教授为市民生动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电子间谍,让大家回到二战各国情报机关的勾心斗角中,感受信号情报作为克敌制胜武器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电子间谍要有数学造诣

    众所周知,间谍就是窃取情报的人员,又被称作特务、密探。“如果没有电子间谍,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推迟三年结束!”高金虎教授一开场就语出惊人。

    “世界上第一部机器加密的工具是由德国人胡戈·科赫研究出来的。他将此密码机称作为Enigma,翻译成中文就是‘埃尼格码’,英文意思是‘谜’。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传递可靠,在当时没办法破解。”高金虎说,埃尼格码在二战中赫赫有名,它一经研究出来就被美、日、德等国“盯上”,各国纷纷加紧研究利用。

    德国在二战期间购买了2万多台埃尼格码,投放到战场上。在一大批杰出数学家的创新下,德国的密码技术在世界上领先一筹,当时的盟国一方对此束手无策。

    “波兰位于强大的德国边上,德国在历史上不止一次欺凌过相对弱小的波兰,二战期间更是在波兰土地上作威作福。要是硬碰硬,波兰根本就不是德国的对手。因为破译对方密码是最方便、最实用的制胜法宝,所以波兰政府想到了电子间谍”,高金虎说,当时波兰政府秘密在数学研究所招收了20名出色的学生,花重金进行培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所中最出色的3名数学家,后被誉为“波兰三杰”的杰里兹·罗佐基、亨里克·扎加尔基斯和玛利安·雷耶夫斯基,成功破译了埃尼格码。从那以后,德军的一些秘密情报都能被波兰掌握,让盟军能提前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战中最悲情的密码高手

    高金虎教授说,“由于电子间谍掌握政府的机要文件,所以他们只能在严密的监视之下生活。要是不听话,很可能就会遭遇不测。”

    被誉为“计算机领域诺贝尔奖”的“图林奖”,是以“现代计算机之父”英国天才数学家图林的名字来命名的。图林在密码破译方面有很大的建树,为英国政府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图林性格桀骜不驯、特立独行,政府很难控制住他。他的同性恋癖好也让当时的英国政府难以忍受。1952年,图林的男伴偷走了他的财产,其中包括大量的机密文件。英国政府大为震怒,借机将图林送上了法庭,并用“药物治疗”的方式给他“洗脑”。1954年,图林被发现死于家中,手里还拿着被咬过的沾有剧毒氰化物的苹果。

    作为“二战的牺牲品”,后世对图林抱有很大的同情之心,纷纷以舞台剧、电影、网站等形式纪念他。不只是图林,二战中的电子间谍们其实都活得不自由。各国政府在二战时甚至专门设立间谍法,让电子间谍保持沉默,以封住他们的嘴。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