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富二代”女作家:喜欢贵族 欣赏韩寒(图)
“90后作家”的标签让毛可一备受关注 快报记者 辛一 摄
16岁毛可一:解读90后精神密码
当很多人还在适应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的叛逆与另类时,90后作家已悄然登台。今年才16岁的南京女孩毛可一,就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穿越小说《华月初开》,试图解读90后的精神密码……
90后、作家、画画、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一学生、富二代……走近毛可一,我们发现她身上各种标签带来的话题都让人关注!人生、世界、金钱、文学、理想等等,90后怎么看?与毛可一一席谈,你会发现,所有的想法,也许你们“通通都猜错”了。
童年毛可一
一写文章就要“吃东西”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对毛可一来说很合适。
幼年的毛可一,除了睡觉是安静的,其他时间都在运动。妈妈回忆,两岁之前,她的前额总是跌出一个一个大包,有的都有鸽子蛋那么大。长大一点了,开始受伤的是腿和膝盖,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一次,毛可一的腿又摔破了,流了很多血,洗澡时水浸了伤口特别疼,她竟然哭着说:“人为什么要长腿呀?”
“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否则她可能只是一个会玩的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能力,是需要努力去学习的。”从小,妈妈就着手培养毛可一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因为,无论你今后选择做什么,阅读和写作都是最基本的能力。”
毛可一的阅读是从“听”开始的。中文系毕业的妈妈喜欢朗读,汉语美妙的语音和节奏让她陶醉。不过每次妈妈读书时,毛可一不一定认真听,甚至在自顾自地玩。但突然有一天,她一字不漏地背出《春晓》、《清明》。一岁半的女儿对“读书”的反应,鼓励了妈妈对她的潜质的开发。上幼儿园前,她就能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了。
不过,对于写作,毛可一是拒绝、反抗的。一年级暑假,妈妈开始让毛可一将她编的故事写下来,这很费劲。毛可一刚刚会写几个汉字,要让她运用到文章中不容易。毛可一抵触的办法很多,一会说“妈妈我要小便”,一会说“妈妈我要喝水”,一会又说“妈妈我饿了要吃东西”……最急人的是,她去小便,坐在马桶上就不起来,常常写200字的小文章要用整整一天。写的时候,更烦人,每写一个字就问一下,这个字怎么写。会写的也要问。妈妈知道她是不想写,但仍然不厌其烦地解答她。
海量阅读
激发了她的写作兴趣
有专家建议:不要以成人对难易的看法来衡量孩子阅读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力和吸收能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毛可一的妈妈基本赞同这个观点。
十岁的毛可一,便开始接触比较成熟的阅读。仅一个暑假,她就读了《海狼》、《野性的呼唤》、《老人与海》、《安娜的眼睛》、《小公主》等四十几部国内外经典名著,这些书都是她自己选择的,是她阅读兴趣范围内的。父母从来不要求她必须看什么书,她常对妈妈说的是“让我看一会儿小说呐”,或者“带我去书店买点书吧”。阅读,对于毛可一,完全成了一种享受!
大量的阅读,给了她丰富的文学滋养,也激发了她想要自己写作的欲望。这时的毛可一,写作非常轻松。收录在《三月,桃红柳绿》这本书中的四篇小说,近八万字,她所花的时间仅十几天。
《鸭子王国》是她写的第一篇小说,十岁前的暑假,她常跟妈妈去书店上班,中午就在隔壁的北京烤鸭馆吃烤鸭,曾经连续吃了一个星期。每次,毛可一总是兴致勃勃地去后场看厨师做烤鸭。一个星期的观察,她生出许多感慨:每天居然有那么多的鸭子被烤了,整个过程那么残忍,这让她很难过,不想再吃烤鸭了。而且,她要解放鸭子!那个下午,她写出了两千多字的《鸭子王国》,一边写一边手舞足蹈,非常开心。
对于从孩子纯净的心灵里流淌出来的文字,妈妈全部留存下来。她说,这是在收藏女儿的童心!“读毛可一这本书,不是阅读一篇成熟的创作,而是阅读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孩子的性灵,一个孩子的个性。”妈妈说。
穿越的90后
挣脱束缚的想象
回想一下,毛可一认为整个小学六年,她对于写作这件事基本还是“被动”的。“上了初中之后,才是我的爆发!”毛可一说,尤其是看了漫画《死神》,她对“市丸银”另有设想,并构架了一个“同人”故事,不写出来很难受。
初一那段时间,她对写作的兴趣超过了一切,课间、放学后……所有休息时间都用来写作。暑假天,她更是不分昼夜,把自己关在书房写书。
“她反复播放大明宫词插曲《死亡》,边听音乐边写,写着写着还会哭,吃饭也没有心思。”妈妈形容,毛可一当时的状态近乎痴迷。
因为长时间伏案,小小年纪的她,患上了严重颈椎病,疼痛发作时连脖子都不能转动。此外,她还写出了一脸青春痘,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原本乌黑的长发,竟然在一年之内白了三分之一!
“写作的路太辛苦!”中文系出身的妈妈,深知写作对一个女孩身心伤害有多大,她反对女儿再继续。为了阻止女儿,她曾砸过毛可一的电脑“示狠”。不过,毛可一还是以每天两万字的神速,续写她心中的“市丸银”。
当她把二十多万字的手稿放在妈妈面前时,妈妈被她的执着感动了,被她的痴迷征服了。除了帮助女儿,妈妈还能做什么?2009年12月,《华月初开》诞生了!
《华月初开》就是一部穿越动漫世界的同人小说。穿越小说是当下网络小说中最热门的题材之一,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在这个时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为什么不写现实,玩起了穿越?毛可一一语道破:“因为我们的生活很现实,现实就是早出晚归地上学,现实就是考试,在现实中我无能为力,但在小说里我就可以为所欲为啦!”
“女儿为什么会迷恋死神这样奇幻的世界?”对于毛可一写的这部长篇,这个关于死神的世界、死后的世界、灵魂的世界,身为教育学博士后的毛可一父亲满脸茫然。在读了女儿推荐的一系列同人小说、穿越小说之后,他认为:“穿越或同人小说这个概念本身,体现了90后孩子的自信和自我,他们不受成人世界各种规范的束缚,不迷信专家、权威,不唯历史、习惯是从……90后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学习很多东西,承担各种学习压力。他们往往不愿意面对现实,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从而更加关注远离现实的、充满奇思妙想的玄幻世界。”
将来是什么?
一切皆有可能
小小年纪的毛可一,已经出版《七岁之痒》、《三月,桃红柳绿》、《华月初开》三本书。不过,已经进入高中的毛可一认为,疯狂地写作,是初一初二的事情,已是过去式了。如今,写作在她眼里是“最好玩的事”,画画才是她一生要做的事。
画画是毛可一会拿笔以来从未间断过的兴趣爱好。不会写字时,她就会画画了,并常常用图画跟妈妈交流。上幼儿园时,她用图画向妈妈描述幼儿园的事。妈妈过生日,她也画画表示祝贺。当然,这个古灵精怪的孩子,也用画“对付”过妈妈。在她《七岁之痒》收录的日记中,记者还看到这样两篇日记:
“2005年9月7日:今天数学考完了,好累啊!这可是六年级的期初测试,考试成绩要作为分班成绩的啊!我心里有些发慌,对考试结果可没多大把握啊!中午,我利用休息时间,创作了一套《怪版毛可一》,今天先画七张,我准备拿这些小人儿来对付妈妈。
2005年9月8日:今天我利用下课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全部用来画《怪版毛可一》,一共画了六十份,心里喜滋滋的。我担心考试成绩就要出来了,万一我不能进入提高一班,我可就要靠这一堆小娃娃啦!”
果不其然,妈妈看到她的画很吃惊很高兴,搂着她又亲又咬,并郑重告诉她:“女儿,你听好了,有了这些小人,妈妈才不在乎什么考试呢!”“没想到妈妈这样喜欢这些小人,晚上我又画了一大堆。”尽管那次考试顺利通过了,但是毛可一在还是在日记中写道,画这些小人,比考试有趣多了!
从那时起,妈妈一直在帮助毛可一,帮助她掌握更多的绘画语言,使她更加自由地运用手上的画笔,抒写心中的图画。
在出书的同时,毛可一还先后办过三次画展。就效果而言,画展是小范围的,不似出书那样轰轰烈烈。未来怎么规划?毛可一纠结过,她是那么痴迷“穿越”。
不过,在妈妈点化之下,她终于还是做了取舍。“写作是我的兴趣所在,画画暂定为我一生的追求。”毛可一告诉记者,她高考目标是清华美院。
为了这个目标,这个崇尚“个性”的女孩,这个暑假第一次参加了培训班,她不得不为应试做准备!不过,对于将来做什么,她表示一切皆有可能。她喜欢青铜器,很迷清史,说不定将来成为考古队员。她还爱旅游,指不定就成了旅行家……
柒对话
社会看偏了“富二代”
星期柒新闻周刊:传统的作家,你欣赏谁?
毛可一:我喜欢英国小说,喜欢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因为我喜欢古典、高雅、贵族气的东西。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喜欢的贵族气是指什么呢?
毛可一:我喜欢的贵族,更多是指精神上的,暴发户不是贵族,贵族没落了也还是精神贵族,那是一种真正的人格上的高贵和教养。我的贵族印象都是欧洲小说里来的。因为喜欢贵族,最近参加学校活动,和同学一起学跳宫廷舞,要参加外语节表演。
星期柒新闻周刊:这种趣味,是不是因为你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还有自己的公司?
毛可一:有点关系。确实,我跟很多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这是我的出身,我不能选择出生,却可以选择生活方式。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也算得上是“富二代”了吧,你对“富二代”怎么看?
毛可一:这显然不是个褒义词。不过,我认为目前社会对富二代的看法是有偏颇的,没有责任感、飙车的也只是一部分富二代。还有很多富二代,他们不仅享用着父辈创造的财富,也继承了上一辈艰苦创业的精神,用自己的特质和勤奋来重新塑造和定位人生,创造自己的未来。也许,因为这部分人没有多少出格的事,而较少被关注吧。
星期柒新闻周刊:父母的公司你要吗?
毛可一:换成钱就可以了,放银行,慢慢花。
星期柒新闻周刊:有的富二代很独立很叛逆,不要爸妈的钱,自己去闯?你会不会?
毛可一:有病。我现在的快乐和自由,难道不是建立在爸妈给我的物质基础上的吗?有很多人在追求自我的同时,还要为了生存去奔忙。I’m very lucky(我一切都是幸运的)。
星期柒新闻周刊:当代中国作家你中意谁?
毛可一:我没感觉。我们同学喜欢余秋雨、苏童、毕飞宇。上次老师宣布余秋雨要来学校,好多同学尖叫。说到苏童、毕飞宇,也有很多同学尖叫。名作家来了,总会有不同的人尖叫,只是尖叫人数多少的问题,余秋雨的尖叫最多。不过要是周杰伦来,估计全校都要尖叫。当然也不都这样,我同桌就抱着卡夫卡,还有村上春树看。
星期柒新闻周刊:我看到你刚刚在看毕飞宇的小说《睡觉》,你什么感觉?
毛可一:我觉得很现实,我可以把他的小说当做现实来看,现实很残酷。他的叙述语言完全是另外一种方式,跟我的不一样。
星期柒新闻周刊:那对韩寒和郭敬明,你怎么看?
毛可一:其实郭敬明的玄幻《爵迹》我还认真看过。韩寒作品的现实风格,我没有感觉。不过,我欣赏韩寒本人。中国的文学作品,我最喜欢宋词,宋词对我的文字有影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