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欲斩获5亿 华谊兄弟票房只赚5000万

  本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7月22日,影片《唐山大地震》开始在全国公映,从去年7月28日正式开机算起,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作为发行方的华谊兄弟(34.260,-0.41,-1.18%)(3000027.SZ)已经从一个明星公司成长为一个跻身创业板的公众公司。

  5亿票房,不仅是冯小刚对自己作品的信心,也是华谊兄弟对盈利预期的信心。然而,《唐山大地震》公映首日,在整个创业板指数上涨1%的行情下,华谊兄弟的股价却下跌了1.9%,并位列创业板94只股票跌幅之最。

  5亿票房电影院赚六成

  当然,即使票房冲上5亿,也不可能悉数落入华谊兄弟的口袋。

  按照惯例,在影片上映前,作为发行方的华谊兄弟会与国内各家院线达成一个发行放映合作协议。在这份协议当中,会明确发行方与院线之间的票房收入分成,行业内称之为票房分账。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记者在采访中,都无法从发行方和院线口中获知具体的票房分账比例。“具体针对于每一部电影和每一家院线,在票房分账的比例上都是不同的。”

  不过,华谊兄弟去年上市时在招股说明书中曾透露,“一般公司作为投资制作方可获得40%左右的票房收入。”

  而记者也根据此前同为冯小刚所创作的《集结号》和《非诚勿扰》票房收入进行了推断。公开数据显示,分别于2007年上映的影片《集结号》和2008年上映的影片《非诚勿扰》分别创下2.5亿元和3.2亿元的票房收入。而华谊兄弟在这两部影片上获得的票房分账及版权销售收入分别为8767万元和10129万元,合计约为1.89亿元。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在这两部影片的投资比例分别占80%和70%,整个发行方可以从院线手中得到的票房分账约为1.1亿元和1.4亿元,票房分账比例为44%。

  显然,对比整体票房收入而言,一般发行方和院线之间的分账比例都是四六分成左右。

  华谊兄弟能分得两成

  早在去年《唐山大地震》开机的时候,冯小刚就对外表示,这部影片最少要冲到3.2亿元的票房才能保本。

  而根据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当时作为该影片的投资方,投资总额确实是1.2亿元。这其中,作为影片主要投资方的唐山市政府投入了6000万元,华谊兄弟投入了5300万元,中影集团投入了700万元。而按照当时华谊兄弟公司宣传部工作人员透露称,唐山市政府本来是打算全额投资这部影片的,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华谊兄弟和中影集团依照50%、45%和5%的比例投资。

  而45%的投资比例也意味着,华谊兄弟最终所能够从《唐山大地震》放映收入中得到的分成,约为整个票房收入的2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唐山大地震》的票房收入为冯小刚所预言达到5亿元,华谊兄弟可以获得近1亿元的票房分账。

  如果除去实现投入的5300万元成本,“我估计这部影片最少会为华谊兄弟带来5000万元的净利贡献。”国金证券(14.49,0.15,1.05%)影视行业分析师毛峥嵘据此认为。

  华谊兄弟靠贴片广告揽金

  事实上,早在《唐山大地震》尚未公映的时候,已经有大笔的收入进入到投资方的账户了,而这就是备受争议的植入式广告和贴片广告。

  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根据华谊兄弟此前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包括2008年推出包括《非诚勿扰》在内的3部影片当中,公司仅植入广告一项的收入就高达2280万元,贴片广告业也近2200万元。而整个由此带来的电影衍生收入高达5000多万元。与2008年整体1.8亿元的票房相比,几乎占到近30%的比例。

  当然,记者在对华谊兄弟公司采访中也了解到,由于《唐山大地震》的题材比较严肃,不可能像《非诚勿扰》那么多的植入式广告。不过这并不代表没有收入。根据记者了解,即使是2007年上映《集结号》由于题材严肃没有进行任何植入式广告,但是当年华谊兄弟在电影衍生收入上仍旧高达2500万元。

  显然,如果加上这部分收入,那么《唐山大地震》对于华谊兄弟2010年的利润贡献则不会少于7000万元,而对应EPS则为增厚0.15元。  

(责任编辑:高果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