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丹青扇起收藏市场新热点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级成部分,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面画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的《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


  特别是在这炎日,送还一份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今天,古色古香的纸扇作为一种纳凉工具,越来越远离现代人的生活。但在另一个领域——收藏市场,扇面作为中国书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已经成为目前收藏市场中的一支“潜力股”。不久前,在保利春季拍卖会的明、清珍贵扇面专场中,书则集真、草、隶、篆,画则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齐聚一堂,可谓名家荟萃,精品叠献。


  扇面文化的发展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传至今为我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以精心,出以妙笔。


  博宝网的相关负责人安先生说:“提起扇面文化,在当代艺术家中,不得不提的武剑飞,他的重彩扇面功韵双全,用笔用色都具有十分浓郁的特色,受到众多藏家的关注。”特别是扇面这种文化是西方所没有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其中扇套、扇骨都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扇套是折扇收藏的配套扇具之一。扇套从少数民族的腰带演变而来,在清代广为流行,但并非系在腰上,而是作为名贵折扇的包装。扇套的面料多为绸缎,上面绣有花鸟、如意、福禄寿、暗八仙等图案,套口系有穿着木珠或玻璃珠、玛瑙等装饰物的丝带。


  虽然扇子他原本的实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减弱,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减,它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使用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