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献抗美援越日记 "敌人是纸老虎一打就乱阵"

 

陈德仁和他的战地日记

 

 

陈朝翔和他的战地日记

 

    昨天,陈德仁、陈朝翔两位抗美援越老兵,向本报提供了珍藏40多年的战地日记。这两部极其珍贵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据悉,这可能是全国首次发现的抗美援越战地日记。

    战火中充当“人体电话线”

    年届七十的陈朝翔,一身书卷气。40多年前,这位当年的“白面书生”,在纷飞的炮火里,茂密的丛林中,昏黄的油灯下,记录了那段亲身经历的历史。

    陈朝翔是个电话兵,常背着线拐,转悠在各个山头和交通壕。1967年1月18日的战斗中,美国人整整轰炸了72个小时,他所在的一连电话线也被炸断。连长一声令下:“小陈,赶快接通!”陈朝翔迅速跃出阵地。断头找到了,想到时间紧迫,而接线需要破头、连接,需要时间,他稍微犹豫了一下,马上用两只手抓住两个线头。电话通了,电流也流遍了全身,他浑身颤抖,但仍坚持着。突然,一条毒蛇对着他的腿咬了一口。陈朝翔强忍着,直至好几分钟后连长通话结束,他才放下电话线。

    “诈弹”前继续指挥战斗

    陈德仁是一名炮班班长,从扬州师范学校毕业后,直接报名参了军。在抗美援越的日子里,他和战友们面对美国新型飞机的攻击和轰炸,从未退却。

    有一次,两架美军F4C向我军阵地冲过来,高炮部队立刻还击。飞机冒着黑烟仓皇逃遁,忙乱中,扔下了一副油箱。战士们还以为是炸弹,立刻呼叫起来。陈德仁毫不慌张,一直指挥到战斗结束。这时,他们才发现脚下的“炸弹”的真实面目,原来是虚惊了一场。

    日记和母亲嫁妆一起珍藏

    这些战斗经历,老战士们难以忘怀。于是,战备值班时,夜深人静时,借着马灯的微弱光线,他们在自己的膝头,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数万字几十篇日记。

    陈德仁在戎马生涯中,一共记了6本日记。其他5本,在几次搬家中不知去向;唯独记录抗美援越的这一本,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身边。

    陈朝翔也一样,搬家、砌房子多次,丢弃了无数的东西,可是这本日记和母亲的嫁妆,却始终珍藏着。痛苦时、过节时、幸福时,他都会有意无意地打开日记,细细品读。往事如烟,清晰如昨。

    本报这几天的连续报道,陈德仁读后彻夜未眠。昨天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两个晚上没睡好觉,总想着那段难忘的经历。昨天,他一个人在家,又找出当年日记,重新看了一遍,看得眼眶湿润。

    昨天下午,陈朝翔在报社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后,手捧着自己当年的日记,唱了一首越南歌曲《中国越南》,歌声激昂,深情无限。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