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野中的巴蜀考古--写给《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的话
2010-07-23 13:54:51 来源:中国考古网 已浏览次
摘要:巴蜀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部分,20世纪中叶以来巴蜀地区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学者们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巴蜀地区的地史与文化,将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人类学材料、民族学材料相结合,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林向先生长期致力于以田野考古为基础探索古蜀历史,其著作便反映了他的研究心路历程与学术脉络。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介绍与评述。
关键词:巴蜀考古;蜀文化;童心求真集
一
巴蜀地区的考古可追溯到20世纪前期。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中最早的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之前身)。1929年(一说为1931年)在四川广汉月亮湾出土了一批玉石器,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即组织了月亮湾的发掘,这是三星堆遗址发掘与研究的开端。华西大学博物馆同时还对邛窑、琉璃厂窑、江口崖墓进行考古发掘,并开展民族调查。其后,在冯汉骥先生领导下,四川大学史学系在巴蜀地区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先后进行了汶川石棺葬和前蜀王建墓发掘、四川文物调查、川西大石遗迹调查、岷江上游民族调查等。20世纪40年代,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南迁宜宾李庄,一些考古工作也得以在四川地区开展,如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博物院和中国营造学社联合组成的“川康古迹考察团”,于1941年考察、发掘了四川彭山崖墓,于1942年发掘了附近的牧马山汉墓群。而缘于成都白马寺出土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青铜器,学术界于40年代提出了“巴蜀文化”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巴蜀地区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除三星堆遗址外,数其重要者有新繁水观音遗址、彭县竹瓦街窖藏铜器、涪陵小田溪战国墓、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宝轮院的船棺葬、成都羊子山土台遗址和172号墓、成都百花潭10号墓、新都战国墓、岷江上游的石棺墓、西昌地区的大石墓等。80年代中期后,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器物坑、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船棺葬等为代表的重大考古发现,引发了学术界对巴蜀考古的更大关注。
今天我们都认为巴蜀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部分,巴蜀地区的古代文明最终汇聚成为中华古代文明。除此共识外,我认为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巴蜀考古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将巴蜀考古与中原考古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遗址或一个区域的考古材料是否存在某种能与我们现有知识体系有效联接的“背景”--即文字和文字书写的文献,这将会使考古发现的结果有所不同。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最早在中原发掘的安阳殷墟即是一个有“背景”的遗址。殷墟出土了甲骨文,它记载有殷商王朝的世系和重大事件,形成了中原以文字记录历史的传统。具有了文献“背景”的中原地区的考古材料显然具有某种优势,在此“背景”之下,考古学家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学术目的明确的主动发掘,并对考古材料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1928年的殷墟发掘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开多维视野中的巴蜀考古……
(原文发表在《四川文物》2010年第3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