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见证城市发展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掠影

  作为上海世博会五大主题馆之一,城市足迹馆的核心理念是探究城市历史的足迹,揭示人类文明的智慧。展馆以文物和实物为主要展示内容,辅以多媒体展示手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为观众营造“人在史中游,人在城中走”的展示氛围。为服务展示主题,该馆向海内外文物博物馆机构借展珍贵文物200余件。


  古代东西方的理想城市


  进入展馆,序厅部分以“东方理想幻城”和“西方理想幻城”勾勒出古典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城市理想。


  东方的理想幻城主要通过敦煌石窟复原壁画、敦煌文物和曾侯乙编钟来传达展示理念,展项复原了榆林窟第25窟壁画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壁画上的《弥勒经变》、《观无量寿经变》、《无量寿经变》等虽然是佛教题材,却映射了唐人理想中的世界,其中所展现的唐代城市风貌,表达出他们对理想生活的愿景。洞窟壁画复原之外,馆内还专辟展区实物展示了莫高窟出土的彩塑供养菩萨像、天王立像、木雕六臂观音像、《妙法莲花经序品》、《张君义勳告》等珍贵文物。编钟展区以被誉为世界古代音乐史奇观的曾侯乙编钟(复制品)为主体,展示了苏州博物馆藏唐代巩县窑褐绿彩绞胎裴家花枕、清代白玉象,常州博物馆藏五代至北宋越窑青釉刻花卷草纹镂空香薰、明代嵌宝石花形金饰件,安徽省博物馆藏南宋葵花形金盏、六棱金杯和金碟,常熟博物馆藏清康熙五彩西厢记人物如意形插板、青玉御题“碧峰馆”诗山子、青花饮中八仙图碗等文物,向观众展示着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里优雅闲适的气息。


  要说西方的古典精神,必定溯源到希腊。古希腊的城市强调与自然和环境相协调,典型如雅典卫城。这一区域展出了来自大英博物馆的墨涅拉俄斯与赫克托争夺欧福耳波斯尸体场景陶盘(罗得岛,公元前600年)、雅典娜诞生黑像式陶杯(古风时期,公元前550~前525年)和来自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的运动员斯忒芬诺斯大理石墓葬石碑(公元前400~前375年)、绘有战土图案的大理石瓶(约公元前400年)、雅典娜无头雕像(约公元前350年)、庇尼卡的雅典娜(公元2世纪)和亚里士多德双面头像(约公元前325~前300年,罗马复制品)等文物。城市守护神、英雄、战士、运动员与哲人共处一堂,生动呈现出西方古典时代的理想城市风貌。


  城市文明的孕育与起源


  城市起源厅包含“两河晓星”、“长江黄河城脉”、“众神之城”和“特洛伊之城”4个展项,着重展示城市起源的痕迹。


  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巴比伦则是这一文明时期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巴比伦城占地约1000公顷,城墙长约18公里,最厚处达7.8米,共有8座城门,其中最著名的伊什塔尔门得名于爱和战争的女神“伊什塔尔”,是巴比伦城仅有的一座用鲜艳的彩色釉面砌筑,并饰有龙、狮子和公牛等浮雕图案的城门,这些浮雕每块高约1米,巍峨壮观。城市足迹馆展出了柏林国家博物馆——古代近东博物馆所藏的伊什塔尔大门龙浮雕釉面砖和行进大道狮子浮雕釉面砖,以及沃尔特·安德烈绘于1902年的巴比伦伊什塔尔大门野牛像彩釉砖绘图。出于反映城市生活中行政及法律相关事务的需要,该展项还向观众展示了来自柏林国家博物馆——古代近东博物馆的库杜如界石、神圣印章、“祭祀场景”印章和来自大英博物馆的竞赛场景圆筒式印章、哈什哈美尔圆筒式印章、刻有铭文的地基短桩、乌尔王朝君主乌尔纳姆像、铜台金乌拉尔图王国城市模型等珍贵文物。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两河文明。可作对照的是,在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黄河(包括河套地区)及长江流域出现了由大型聚落发展而来的城邑。这些城邑具备了城市的基本因素,建有城墙、宽壕之类的城防设施,城内有殿堂建筑、大型祭坛、公共排水设施等,一些城址内部已可看出初步的功能分区。之后,到夏商周时期,各“方国”的城邑纷纷崛起,城市成为联系天下的政治纽带;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此时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记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基本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秦汉两朝对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确立与稳固,郡县城市体系逐渐得以确立,中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长江黄河城脉”展区有来自良渚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玉琮、玉璧,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代晚期妇好鸮尊、战国曾侯乙铜鉴缶、西汉彩绘雁鱼铜灯,湖北省博物馆的商代晚期兽面纹铜鼓、战国谷纹玻璃壁,三星堆博物馆的商代晚期铜人首鸟身像、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青铜人面具,山西博物院的西周立鸟人足筒形器、春秋侯马盟书,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始皇陵大瓦当、西汉彩绘陶兵马俑,四川博物院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东汉渔猎采莲画像砖、宴饮画像砖、盐井画像砖、凤阙画像砖、陶吹箫佣/舞俑/说唱俑/抚琴俑,四川广汉文管所的东汉“雒官城墼”铭文砖和“雒城”铭文砖等诸多珍贵文物,从建筑、战争、生产、宴饮、政治、宗教、艺术、家居等多个角度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不同侧面。


  城市诞生之初,伴随物质文化的进步,原始宗教逐渐形成。在城市足迹馆,“众神之城”展项通过影像投影、凹镜成像、文字瀑布、古城喷绘和精彩文物,多元演绎中国、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玛雅城市文明的守护神。展示文物主要包括大英博物馆所藏墨西加文化的水神查秋特丽裘像、特拉洛克头像、祭祀器皿、阿兹特克文化之蹲伏的雄鹰战士祭祀刀具,埃及第十九王朝阿蒙·拉雕像,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时期门图姆哈特雕像,后王朝时期哺育哈波奎特斯的伊西斯雕像、奥西里斯雕像,以及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所藏商代晚期青铜太阳形器。


  城市发展的结晶与载体


  城市发展厅包含“理想城市”、“达·芬奇与城市设计”、“三朝帝都”、“街城叠影”、“雪域之城”和“宫城情怀”6个展项。


  “理想城市”是根据15世纪一幅画作“理想城市”场景而建成的城市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米开朗基罗“大卫”的复制雕塑,通过城市街景的再现,演绎欧洲城市从中世纪崇尚神权转向文艺复兴关注人文精神的发展足迹。该展项的文物主要集中在“市民的城市——阿姆斯特丹”部分,有来自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代表性画作,展现了作为市民城市典型代表的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城市生活面貌。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在绘画、建筑、雕塑、哲学、音乐、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惊人成就,此次城市足迹馆展出了来自意大利达·芬奇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达·芬奇手稿复制品和模型,包括“理想城市的总体规划”、“双层式教堂”、“梁托角楼”、“三角型壁垒”、“城堡要塞”等,再现了达·芬奇心目中理想城市的蓝图。


  雪域之城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可惜缺乏关于何时建城的确实的文字资料。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在拉萨城西北建造了一座宫殿,即布达拉宫,后来成为西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并与大昭寺、罗布林卡一起组成拉萨的地标。此次城市足迹馆从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和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借来了诸多重要文物,包括《清人画达赖喇嘛源流像轴》、金刚手坛城唐卡、次第道游戏图唐卡、三长寿佛之尊胜母唐卡、三长寿佛之无量寿唐卡、不空成就佛坐像、大威德金刚、金刚亥母鎏金铜像、十一面观音鎏金铜像、汉白玉卧佛、镀金坛城、银质錾花蔓陀罗、兽面纹双龙耳活环碧玉圆盘、金沐浴瓶、蓝靛纸金汁书写经书寺,让观众能在上海领略雪域之城独持的城市气息。


  “街城叠影”由“中国盛世繁华”和“日本江户城景”展区构成,前者以故宫博物院藏《姑苏繁华图卷》和《康熙南巡图卷》为基础,通过动静相宜的中国明清街景塑造和三维视频展示明清时代中国城市的风土人情;后者则由日本江户城市模型与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浮世绘相互映衬,清晰展示了江户时代的庶民社会。


  “宫城情怀”以宫廷文化为展示重点,由“中国紫禁城养心殿”和“德国德累斯顿绿穹顶”展区构成。前者的多宝槅文物美轮美奂,明代甜白釉暗花梅瓶、祭红盘、清代青玉双联尊、白玉寿字出戟方觚、玛瑙花鸟纹小插屏、八成金累丝万年如意、掐丝珐琅牧童坐羊笔架、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等,无不气韵雅致,宁谧温润;后者陈列了来自德国宫廷的文物,贝雕带盖高脚酒杯、龙柄玉髓碗、“一日四景”盆、“圣乔治”自动装置、克尔海姆石花瓶、“强壮者”奥古斯都瓷釉画、“休憩的公羊”异形珠等,华贵斑斓,富丽堂皇。观众可以从中对比并且领略到两种审美相异而各有旨趣的文化特质。


  第三厅城市智慧厅着重展示东西方城市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各类资源及环境问题,包含了“机器卓别林”、“创意都市”、“世遗城映”、“运河城曲”和“申城遗风”5个展项。


  纵观整个场馆的展项设计,我们会发现,作为“城市足迹”展示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物既是城市发展历程的文化结晶,更是城市发展轨迹的展示载体,它们经历了岁月的冲刷,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向今天的观众传达出这样的理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引领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