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物保护简况与经验

近年来,面对国内文物遗迹的屡遭破坏,文物保护工作与商业开发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是以加深,很多专家人士深感无奈,相对于国内的文物保护现状,国外的一些保护措施和先进经验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目前却并无结论。

国外文物保护简况

(1)强大持续的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是发达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优良业绩的保证。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每年都制定文物保护计划,90年代又推出了国家重点研究基地计划,并在日本政府预算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文物保护经费逐年增长。据日本文部省资料,2002年文化厅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0.12%,其中的59%用于文物保护。意大利的文物保护经费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0.16%增长到2003年的0.4%,2000年还追加专项经费约15亿欧元,每年彩票收入中的1.5亿欧元也用于文物保护。法国政府用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开支巨大,文化部文化遗产司2000年的预算为20亿法郎。为了解决资金缺少的压力,法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个文化遗产基金会。

(2)建立少量高水平保护研究平台,集中投放充足的研究经费,是世界许多国家提高保护研究高水平、形成产业化技术链的成功举措。

以德国为例,除政府科技和文化部的专门预算外,政府的DBU基金会是文物保护研究的主要资金提供机构,从1991年成立起已经资助了190个保护项目。罗马文物修复研究中心每年获得6000万欧元。加拿大保护中心每年获得150万加元。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每年获得600万美元。1996年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获得47亿日元,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获得118亿日元。

(3)保存科学理论研究、保护加固技术开发、数字化保存与展示技术开发三者并举,是国外文物保护领域的总趋势。

控制文物实体保存环境是文物保护的根本,采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对病害文物进行人为干预,是不得不采取的抢救性措施;通过文物精细数字化技术存贮文物信息并予以展示,是现代科学技术赋予当代文物保护工作者新的重要手段。

(4)文物的加固保护研究正从室内实验研究走向现场试验研究,从短期性能评价走向长期性能评价。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注重新加固材料开发到注重现有材料性能现场评价、长期评价的转变过程。主要表现在,建立现场模拟试验,对已有加固工程加固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优化后续加固工程材料和工艺。例如,美国在亚利桑那州对模拟加固的土建筑遗址进行风蚀、降雨冲刷试验等。

国外文物保护经验

世界各国对于本国已故名人留下的遗迹都悉心保护。如在德国,马克思故居以及他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就仍保存了原有风貌,前往观赏的游人无数,德国国民也引以为自豪。在奥地利,莫扎特的故居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故居还不定期举行音乐活动,以扩大其文化影响。

意大利对文物的保护有许多先进经验。对于一些历史名人遗迹,意大利在总体保护方面实行国家、大区(相当于我国的省)、个人三方共同保护,为修复后的房屋找主人(相当于领养人),让他们使用并出资保护;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的投入方面,国家、大区、个人共同投资,并发行文物彩票上市销售。

责任编辑:huiju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