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论坛关注创意产业 沪创意产业潮从涂鸦墙下诞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6月举行的世博主题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曾就创意产业发表主旨演讲说,“综观全世界所有有影响的大城市,无一例外都是创意产业集中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以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闻名世界,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而在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上海授予了“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称号,上海成为了第21个拥有此项称号的国际都市。


  这几年,上海的创意园区从无到有,创意产业由小到大,一路如何走过,前进的方向又在何方?本期城思专辑将关注此问题。


  上海已经有超过80家由政府授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6110家,营业总收入422.2亿元,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超过7.7%。创意产业春潮涌动,创意园区星罗棋布,而早先被视为异类的涂鸦墙似乎成了此轮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志。


  艺术仓库变成美术展览


  莫干山路是上海著名的涂鸦墙一条街,驳杂的各色涂鸦从昌化路桥沿着不高的围墙一路蔓延,一直延伸到小有名气的M50创意产业园才算终止。或者说,这堵涂鸦墙是从M50开始,一直蔓延到了苏州河畔的昌化路桥。M50所在地块紧靠苏州河,原来是一些棉纺工厂,此后经济转型,这些工厂也多关停荒废。


  韩妤齐在M50开有一家名叫IMAGETUNNEL的工作室,从事绘画和独立电影展映。韩妤齐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是在2002年,那天她被朋友带到同在莫干山路的1131号艺术仓库,参观一个美术展。这家仓库或许是最先被改建成艺术仓库的老厂房,已有一些艺术家租下这些老厂房,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只是这次在1131号举办的展览却是这个艺术仓库的最后挽歌,尽管有众多艺术界人士呼吁要保护这样的老建筑,但这个艺术仓库还是按照既有规划被拆,不久后在它的旧址上竖起了崭新的商品房。


  那些被“赶出”原有阵地的艺术家们在现在的M50重新找到了栖息之所,这里也是些废弃等待出租的工厂。为了不重蹈覆辙,这些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广邀朋友入驻M50,期望新的艺术仓库能形成人多势众的效果。韩妤齐也是受邀者之一,起初她并不愿意入驻,直到经不住朋友劝导,来到M50一探究竟。这一看之下,她竟立刻爱上了这块夹杂着工业和艺术气息的地方,特别是当她走到那幢紧邻苏州河,拥有奇异美感的小楼时,韩妤齐当即决定把它租下作为自己的工作室。


  现在回想起来,韩妤齐也无法完全道清钟爱M50的原因。“新的建筑和旧的建筑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新房子里画画,可能没有任何感觉,而在这样一栋老房子里,你总能浮想联翩,有不同的感受。每天下午,夕阳西下,总有一道阳光从我的工作室顶层穿下,那真是妩媚。”谈到为何选择老厂房作为自己的工作室,韩妤齐如此解释。“全世界都是这样,艺术家就喜欢这些破破烂烂的地方来搞创作。”她笑言。


  从这幢小楼开始,韩妤齐渐渐迷上老厂房的独特魅力,2003年时,她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调研类似的老建筑地块,并写下了为M50地区做重新规划的《莫干山路地块的可行性报告》。其实在迁入M50时,韩妤齐和她的同行们已经被告知此地也不可久留,两年后,推土机会像铲平上一个艺术仓库一样,推倒M50。


  涂鸦墙背后的产业蓝海


  宝山区的大场镇也有一座涂鸦墙。和莫干山路的零散、驳杂不同,靠近地铁七号线行知路站的这堵涂鸦墙是单体涂鸦,因其规模有1000平方米之巨,号称全球最大的单一主题涂鸦墙,也被喻为大场镇的新名片。除了各种动漫形象,“大梦无疆,世界在场”是这组涂鸦中唯一的文字。巧合的是,这堵涂鸦墙正是由来自M50园区的团队负责喷绘的。


  沿着墙往西走,穿过大华路,则是国内第一条动漫主题街。这条街由五十家经营动漫产品的独立商铺组成,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店铺与店铺间的墙上用油漆喷绘着各种动漫形象。街首的第一家则是动漫科普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阅览动漫书籍,欣赏动画片,甚至自己设计动漫形象。


  一年之前,涂鸦墙和动漫街的提议者――分管经济的大场镇副镇长龚烨华还在为当地的经济转型伤脑筋。十多年来,房地产一直是大场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百分之五十的财政收入来自房地产。然而,土地资源枯竭始终是政府的心病。大场镇规划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总量为1300万平方米,已经用去了1000万,还有的300万,若是以每年5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6年后,大场镇的房地产业就将告一段落。


  2008年,大场镇提出了“北中环新都会”的概念,将自身定位为次级CBD,目标是发、展中、高端的商务楼宇。由于地铁7号线通车,大场镇与市中心的“距离”缩短了许多。相对低廉的租金和便捷的交通,使得次级CBD的构想不只是一个空中楼阁。


  盖楼不难,招商却不容易。以龚烨华的设想,要快速实现大量招商的目标,有选择的集聚从事某一产业的公司才是首选。然而这些新建的商务楼宇里究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他的心里也没有底。


  近几年,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强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各地的动漫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张天晓看来,这些动漫园区所呈现的只是动漫原创企业的扎堆聚集,而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却迟迟没有形成,更没有一个能够聚合这条产业链的园区,甚至于这条产业链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于是,张天晓、龚烨华他们给这条产业链取了一个新名词――动漫衍生产业。不仅如此,他们开始着手发掘这一“蓝海”。


  探索创意产业园新模式


  动漫衍生产业是个很宽泛,又十分讨巧的概念,它涵盖了原来动漫领域的所有产业,又将各种包含动漫元素的各种产业融合在内。比如动漫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直接衍生产品,玩具、食品、服装这些间接衍生产品,当然也有手机动漫、网络动漫等新兴衍生产品。


  2008年12月,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动漫衍生产业的创意园区,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在大场孕育而生。它选址于2008年新建的宝山科技园内,是其园中园。


  至于动漫衍生产业园如何运营,龚烨华定下了这样的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化运营。”政府定下发展目标和规划,园区的招商、引资、服务、建设等具体的工作则由上海联合动漫产业中心和动漫衍生产业园这两家公司来负责。上海联合动漫产业中心的理事长就是张天晓这位资深动漫人。


  起初的招商工作并不容易,用龚烨华的话来说都是“一个脑袋一张嘴”谈下来的,而每每能打动这些企业家最终入驻园区的,并非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金,而是动漫衍生产业这一全新的理念。


  培养动漫人才的教育机构,动漫原创的制作公司,管理动漫品牌授权的企业,家具、玩具制作商,手机、网络等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凡是与动漫衍生产业园的三重定位――动漫、科技、文化相契合的企业,都是其招商引资的目标。


  在今年7月的一次论坛演讲时,龚烨华用“野蛮生长”来形容衍生产业园目前的发展态势。他用数字证明说,“截止今年上半年,动漫园区入驻企业已接近80多家,总注册资本超过2亿元。其中包括千橡、天涯、百度、水晶石、酷漫居、魔铁图书等知名企业。而到今年底,园区企业将突破200家。”


  在龚烨华的设想中,大场将成为中国原创动漫文化的策源地,而动漫衍生产业园则是其中“不断裂变”的细胞核。事实上,在整个上海范围内,创意园区也开始从初期的封闭走向开放,出现园区、校区、社区、商区“四区联动”的趋向,创意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文化、商业的发展。


  ■人物专访


  创意产业是上海经济转型最好选择 ――专访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新闻晚报:如何定义创意产业?就上海而言,创意产业在未来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何增强:创意产业是以个人的技能和点子,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变成版权和专利,形成财富的增殖和人员的就业的行业。它有四个要素:技能,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高密度就业。


  介于上海是资源非常缺乏,劳动成本相对较高的城市,长期以来又依赖于制造业。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创意产业是上海未来经济转型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利用资源少,附加值比较高,又是一个复合型就业的行业。从近几年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也已经证明了这样一点。我们从2005年创意产业的900多亿产值,发展到了现在的3900多亿。


  新闻晚报:作为创意产业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区,和一般的商务写字楼相比有何差异?


  何增强:首先,创意园区大量运用老建筑的改造,有其历史底蕴和故事性,而且地理区位都相当不错,有比较便捷的交通环境。第二是它创业的氛围比较好,创意园区是按照产业的业态来进行组合的,比如M50是当代艺术,它把画廊和工作室聚合在一起,这个行业要求有相对的工作环境。而产业聚集之后,又会产生行业标地,吸引更多的人群。第三是创意园区属于产业园,它和办公楼不太一样,相对来说每个区的政府都会给以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在相同的地块,创意园区的租金相对于办公楼也是较低的。


  新闻晚报:上海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何增强:上海在五、六年的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探索了一条以消化工业建筑存量,同时融合发展创意产业的道路。这在全中国、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上海在历史上有大量的工业厂房,随着这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这些厂房逐渐闲置,这些闲置的资源被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所利用,很好地消化了这些资源,并且利用它们发展了这座城市所需要的新兴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新闻晚报:最近上海市政府向15家创意产业园授予了示范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称号,其示范意义何在?


  何增强:授牌的作用是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在园区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园区载体硬件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园区产业的规划发展。从这十五家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以不同主题为特征的园区中,可以很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为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发展,需要根据产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改变自身的模式。从这一两年来看,上海园区的发展已经从综合型的产业招商,开始往产业比较明晰的方向发展,比如这次入选的大场动漫衍生产业园,花园坊的节能环保,8号桥的建筑设计等等。


  新闻晚报: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存在变相圈地、租金过高等情况?


  何增强:在创意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借着创意园区的名号圈地发展房地产,或者由于租金过高,有些创意企业埋怨园区的环境不好,这些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我认为这不是主流,上海的创意园区在整体上是非常健康的。


  在上海经信委授牌的80家创意园区中,并不存在借此开发房地产的情况。那么很多没有授牌的企业,也在以创意园区的模式从事商务招租。有些人把这些商业行为强加在创意园区头上,说是创意园区的问题,我觉得这两者似乎不能相提并论。


  关于房租过高的问题,我个人观点也是一种误解。在2005年市中心的工业厂房在0.6到1元/平方米/天,当时由于创意产业还没有眉目,这些厂房出租时的租金是租不高的,因为没有明晰的产业方向。之后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之为了提高园区服务所造成的改造成本上涨,使得厂房租金也因此上升,现在大概是1.5到1.7元/平方米/天。但目前很多创意者发展水平还很低,他们仍然希望能够得到最初5、6毛钱租金的待遇。不过我认为用原来的价格观念来看待现在的房租,也不太现实,这毕竟是根据供求关系形成的市场行为。


  新闻晚报: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如何作为?


  何增强: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圈子既不想让政府过多干预,同时它又需要政府提供平台和支持。因为它是一个创意产业,政府干预多了就会产生束缚,它怕一管就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情况。我认为产业发展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政府应该少干预。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平台的服务工作,产业政策的支持工作,为企业解决一些人才缺乏的环境问题。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