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名人故里争夺战”一览 谢正军/绘
□西门庆故里之争:5月初,有学者在媒体撰文称山东阳谷、临清和安徽黄山市,都在借《金瓶梅》中的负面人物“西门庆”大作旅游文章,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后三地纷纷出来,称无此事。
□赵云故里之争:去年,河北省临城县和正定县围绕三国名将赵云故里展开争夺。今年起,临城县启动赵云主题公园项目,目前已进入实质性招商阶段,招商规模将近1亿元。4月,正定县“赵云故居”筹建工程破土动工,占地大约30亩。当月,正定还举办“赵云故里”公祭大典。
□貂蝉故里之争:陕西省米脂县、甘肃省康乐县以及山西省忻州市,均声称自己是貂蝉真正的故乡。康乐有貂蝉的塑像,米脂有貂蝉洞,忻州有貂蝉陵园,三方各执一词,真假难辨。(人民日报 黄筱整理)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名人故里”,对其开发利用要“合理适度”。专家指出,故里之争的热闹背后,如何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才是关键。
防止商业开发歪曲文化遗产
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110座“历史文化名城”获批……
回首十年,一波波造城潮风起云涌,不少“名城”也卷进了故里争夺战。日前,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出《关于把握正确导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通知》,联合下文叫停恶俗名人故里炒作。
通知要求,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要“合理适度”,防止过度的商业开发和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肆意歪曲和滥用。
通知要求,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本着积极有益、少而精的原则,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
此外,通知还要求严禁利用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等。为保证命名的严肃性,各地不宜对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进行命名故里等活动。对于恶俗的名人故里命名炒作,各地文化文物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正确引导。
目前国内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争抢经济利益,名人故里之争中对于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使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盲目举办祭拜活动,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负面文化现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
文化部门对随意“争名夺利”说不,让人深感欣慰。
名人故里的争夺战近年来此起彼伏,滚滚浓烟遮人视线。今年5月29日,河南南阳30名小学生在卧龙岗前齐诵《出师表》,“示威”抗议新版电视剧《三国》将“诸葛亮躬耕地”设计为襄阳,现场还有人砸毁电视机,以示拒看新《三国》的决心。这部电视剧引发了故里之战的“连锁反应”:河南永成、安阳和安徽亳州争曹操,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全民动员找刘备墓。而争夺二乔更是多达五省七地:湖北嘉鱼,河南商丘,湖南岳阳,浙江义乌,安徽潜山、庐江、南陵。
“一线大牌”古人瓜分得差不多后,二三线城市也争当起了古人“经纪人”。于是就上演了河北正定、临城与四川元氏夺赵云,甘肃康乐、陕西米脂、山西忻市抢貂蝉的场场好戏。
东南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喻学才曾遭遇一件尴尬事:湖北蒲圻和黄州几乎同时邀请他参加赤壁之战的学术研讨会。黄州人在江边打地基盖房子,挖出几块烧焦的舢板,就兴奋地说自己是正宗的赤壁古战场。喻学才问:“也可能是从上游漂下来的呢?”
“故里”商标抢注风也在这时刮了起来。湖北嘉鱼称当地乃“二乔”父亲的结婚之地,亦是“二乔”姥姥家所在。然而,就在嘉鱼向工商总局商标局上报材料时,安徽潜山、浙江义乌均以最快速度申请“二乔故里”商标。
在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查询系统中输入“故里”二字,有115个以故里命名的第39类旅游类商标:黄帝、轩辕、老子、孟子、哪吒、唐僧……四大美女的名号也已被抢注完毕。
“周作人曾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文化学者陈勇不无戏谑地指出,“如果地下有知,很多古人都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政绩压力引发故里之争
“名人故里之争,像是刘备必须攀祖宗当皇叔,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喻学才认为,目前国内70%的县市失去了工业致富的机遇,而城市间交通格局的改善,使更多的城市将旅游作为其支柱产业。争抢名人资源,建景点是各地政府对“旅游”的最初级冲动,也是最容易操作的营销之道。
盘点卷入故里之争的地点,可以归纳出“大省小城”的特点——乐于曝光的多是地处文化大省,而缺少知名度的小城市。如选秀一样,它们要的就是借此“出位”——通过争赵云故里的激烈对抗,河北临城和正定果然一夜成名。
“最终动力都源于经济利益驱使。”天津历史学学会理事裴钰就认为,故里之争是区域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黄帝故里’之一的陕西黄陵县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年均递增27.2%,远超当地其他产业。”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际根认为,地方政府参与名人故里之争,主要原因有三: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这三方面都可被列入政绩考核的指标。
对于历史资源的争夺,表象上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质上反映了政府官员在政绩和GDP的双重压力下,既缺乏创新能力,又渴望一蹴而就的偷懒心态。裴钰认为,破除“懒政思维”迫在眉睫。“为政绩而引起的故里之争,不惜拿小学生当道具,领导难道不感羞愧?”陈勇说。
专家认为,历史名人带给人们的是精神遗产,只代表历史,代表过去。如果一个地方总想挖掘历史资源,争夺一个空虚的名人故里来发展,而不注重培养新一代的名人,必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想方设法去挖掘故人的坟墓,这只能断送现代人的未来。名人故里留给现代人的是一件华丽外衣,一个地方要实现长远发展,不是靠挖掘故人的坟墓能做到的。
(本报综合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