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以7000年文物作证:不可再称香港文化沙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香港《明报》报道,“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但有否想过“凤文化”与香港有唇齿相依的关系?香港中文大学耗时10年,攀山涉水远赴深圳、中山的偏远地区,揭示香港和华南一带,远在7000年前已共同存在崇拜凤鸟文化,刻有凤鸟图案的文物相继在浙江、深圳和香港成功出土,印证港深在远古时已“一家亲”。


  中大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中心昨举行港深考古文物联展,中大并制作“香江怀古”DVD,由国学大师饶宗颐亲自为光盘题上“香江怀古”四字,将香港7000年的历史活生生地呈于观众眼帘。


  有份参与考古工作的中大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指出,早前获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资助150万元,前往珠海、深圳、中山等地的多个偏远地方拍摄文物,并访问饶宗颐、北大、港大等逾30名学者。从出土的文物中,发现香港最早人类活动源于7000年前,与内地湖南有一定的联系。


  原来深圳咸头岭、香港深湾和湖南高庙等华南地区,早前相继有早于6000至7000年前、刻有凤鸟纹的文物相继出土,成为环珠江口的独特体系。当时新石器时代以稻作农物的背景下,居民均崇拜凤鸟和太阳,如深圳咸头岭出土的陶器鸟纹,便展现凤鸟振翅飞翔的形态。邓聪说,香港和深圳同有凤鸟文物出土,印证港深一带地区拥有全国最早的文化,直指:“自此之后,不可称香港为文化沙漠!”


  为了印证香港及深圳的文化根源,今次由中大及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合办的展览,将首次在内地以外展出咸头岭凤鸟文物,如凤鸟纹圈足盘等;香港的出土文物包括于南丫岛掘出的彩陶、大屿山白芒掘出属春秋时代的玦饰(耳环类饰物)等。“香江怀古”DVD则会公开发售,另送予中学、大学用作通识教材。


  中大校长沈祖尧说,中大以凤鸟为校徽,“凤为南方之鸟,代表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是次展览将展出岭南最早的凤鸟,令人倍加雀跃。”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