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250多年历史的奎阁遗碑,碑上字迹模糊可见。
近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接受验收,鹤山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2处,其中新发现176处。而在这次普查中,鹤城镇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据了解,该镇是鹤山建县初期的行政中心,文化资源相当丰富。
村中老人钟情文物古迹
近几个月来,鹤城镇古劳村老党员曾炳南四处寻找一块“刻字的石头”,它是奎阁碑文的另一半。87岁的曾炳南对于历史文物情有独钟。去年,古劳村修桥,在水底挖起了一块大石板,石板上模糊的文字引起了曾炳南的注意,于是他让人把石板保留下来,置于家门口。由于石板在水里浸太久,上面字迹十分模糊,他用放大镜逐字“翻译”了出来。然后对着上面的人名,他反复翻阅县志,还一个人搭车到市区博物馆寻找历史书籍,终于查出碑文出处。“此碑乃始于建奎阁芳名”,具有250多年历史,而奎阁已经消失。
“遗碑应该有两块,很久之前我在山上发现,当时没想过它的价值。而村民觉这石板结实,于是搬了下山。一块用在河边当桥板,另一半被村民放在榕树下当板桌用,后来又迁到了别处,现在找不到了。”为了寻找另一半遗碑,这段时间,曾炳南在村前村后都搜了一遍,始终没有下落。而为了保存这一历史文物,村中一港胞出资将其竖了起来,置于村中的一个小山脚下,成为村中又一道风景线。
“刻字的石板”散落屋前屋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古劳村中很多人家的屋前屋后都放着“刻字的石板”。村委会书记助理陈俐娜介绍说,这些都是村民在拆迁或修桥铺路过程中发现的,“看到上面有文字,大家也知道可能是一些碑文,有历史价值的,所以也不去破坏,将它们保留置放在巷子中。我们也在想办法,如果有时间精力的话,可以尝试研究下,看看其历史价值,这对于村或镇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她也提出担忧,目前这些石刻博物馆是不会接收的,而就这么遗弃在路边,一旦时间长了,就很容易被遗忘或是丢失。
据介绍,鹤城镇是鹤山建县初期的行政中心,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该镇录入古建筑9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其中发现了古城墙遗址、旧街、古桥、祠堂、庙宇等一批建筑物,年代从清代至民国年代都有,反映了该镇的历史变化和环境的变迁。
□专家
石刻具有研究价值,可暂时集中保存
“划定为文物是需要符合一定条件的,至于怎么保护和利用这些碑文,目前尚未有明确规定。”鹤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艺术股股长刘友红介绍说,鹤城镇是文化点较多的地方,石刻多也是正常的,但现在相关部门也未能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因为一方面没有财力物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没有相关政策和依据,很难处理。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石坚平建议,碑刻也是一种历史文物,即使不完整,但是也是有研究价值的。一方面村民可以自发收集起来,不让其散失,另一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目前村委会可以发动将其移到祠堂等公共场所保存起来,以免在外面日晒雨淋,被风化。